特別報道:臺灣名品北京趕大集

時間:2011-11-09 10:1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琉璃工房特色展區

  臺灣精品館裏的比紙還薄的喇叭

  11月6日,為期4天的2011年北京臺灣名品博覽會在全國農業展覽館新館開幕。開幕式上,臺北世貿中心董事長王志剛這樣推介:作為臺灣方面的主人,我真誠地邀請大家來看看,花兩個小時“逛遍全臺灣”,絕對值得!

  自2009年以來,臺灣名品博覽會在大陸已成功舉辦了11場,這次到北京,是頭一次。1.3萬平方米的展廳,臺灣200家參展企業帶來近萬種展品,主辦方希望可以把臺灣的特色和美“壓縮打包”帶到北京。

  兩個小時逛“臺灣”

  11時,展館對普通市民免費開放。開展就有人潮。

  臺灣精品館裏。蘇小姐專門帶小朋友來看展,因為聽説有機器人。“這是全球第一台互動光觸控投影機器人,可以跟小朋友互動。”聽到導覽人員的介紹,5歲的小姑娘開口問:“我是馨馨,你叫什麼名字?”“我是Robii!”小猴子揮舞著雙臂説。

  馨馨伸出手,在小猴子的腦袋上摸了一下,小猴子歡快地説:“好舒服呀,我喜歡你。”馨馨笑了,又摸了一下,這回,小猴子説:“我已經愛上你啦!”

  這樣的全球第一,臺灣精品館裏總共有8個。“全球第一台口袋型立體裸視攝影機、全球第一部智慧型運動休旅車、全球第一台多點觸控3D電腦……”臺北世界貿易中心處長李惠玲介紹,專門設立館中館,精選了68家知名品牌,147件産品,把臺灣最新科技帶來。

  兩個小時逛臺灣,還能看到什麼?除了精品館,參觀者在農業精品區裏,可以看到世界上同時開花最多的蘭花,臺農精心培育,一枝上可以開出25朵花;文創區裏,“琉璃工房”帶來了精品琉璃製品還有紀錄片,講述普通玻璃是怎麼在文創業者的心裏和手中靈動綻放;節能減排區裏,一家房地産企業的展臺,帶來的卻是帶“抽屜”的櫃子,裏面種著蔬菜。工作人員介紹,他們在臺灣開發的樓盤中,業主會獲贈這套無土種植設備,菜種在水中,在LED光源的照射下生長。

  把魚放到大陸養

  王興正,從桃園來,帶來的是手工棒棒糖,6元8元一根,買的人不少。他告訴記者,南京、廣州、重慶、天津舉辦的名品博覽會他都參展過,“增加了不少銷量!”

  200家臺灣參展商中,80%是像這樣的中小企業。王志剛在接受採訪時説,臺灣的中小企業佔臺灣企業總數的98%,不少仍面臨融資等困難,兩岸攜手辦名品展也是希望可以給它們創造銷售機會,幫他們找到跟大陸中小企業的合作機會。

  去年,臺灣名品博覽會創造了8億美元的銷售額。買與賣,臺企的收穫不是一個數字這麼簡單。來自臺南的張文誠,帶來各種醬,用醬現場炒飯,給參觀者品嘗。張文誠説,可以直接跟大陸消費者面對面,聽到他們的評價,名品博覽會已經成為許多企業測試市場銷售、構建內需渠道的重要平臺。

  這次名品博覽會,首次設立了“醫療美容形象區”。“你的美麗周記”現在成了大陸游客伴手禮之一,不少參觀者挑起産品來輕車熟路。“臺灣不僅面膜好,大家恐怕都不知道,韓國每5位整形醫師中,就有1位是到臺灣學習的。歡迎大家體驗,絕對是‘大媽進去,小姑娘出來’。”現場工作人員的推薦,引來一陣笑聲。

  本屆博覽會還採用展銷結合、展洽結合的方式,邀請北京企業參加一對一採購洽談,與臺灣廠家商洽。為什麼要這麼做?王志剛有個形象的比方。“臺灣是個小水池,大陸是個大湖。把臺灣的魚放到大陸,雙方一起讓魚遨遊四海,對兩岸都有好處。” 

  變短單為長單

  高山茶,某種程度上已是臺灣的一個符號。簡瑞珠從埔裏來,帶來了冬茶,她泡了幾種茶,給大家試喝。“阿里山烏龍帶有桂花香,鹿谷的凍頂烏龍有焙火香,不傷胃,適合不常喝茶的茶友……”怎麼沖泡?怎麼保存?簡瑞珠都細細解答。喝茶、聊天,小小展位頓時有了生氣。簡瑞珠在南京有公司,她説,這麼多年,以茶會友,交到了不少大陸朋友。

  茶旁邊,是酒。“馬祖也有高粱酒?不是金門高粱?為什麼叫‘八八坑道’?”來試喝的丁先生覺得酒不錯,可也提出了問題。林仁雄總經理熱情介紹,講了段故事:八八坑道位於馬祖南竿島牛角嶺,原是馬祖的軍事設施,當時用來儲存軍需物資。坑道全由花崗岩石構成,全長200多米。因其在開挖完成時適逢蔣介石88歲誕辰,故得名。坑道地質穩定,冬暖夏涼,不做軍事用途後撥交馬祖酒廠用於儲存原酒,成為臺灣白酒界最具知名度的絕佳藏酒窖。

  2011北京臺灣名品博覽會9日閉幕,王志剛説,最希望變短單為長單,促進兩岸經貿合作,也增進兩岸民眾的感情。逛臺灣名品博覽會,北京民眾怎麼想?品茗、嘗酒、聽故事,帶走的也顯然不僅僅是來自寶島的特産

編輯:白皛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