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客在臺遭遇三大問題 臺灣整頓效果待觀察

時間:2013-01-11 08:49   來源:中國新聞網

用剩菜給大陸客吃的白沙灣國際觀光餐廳,讓臺東觀光業蒙羞。圖片來源:臺灣《蘋果日報》

  綜合報道,隨著近日臺灣一家知名餐廳被曝出回收剩餘食物給大陸游客食用,赴臺遊火熱背後的一些亂象再度引發關注。臺灣方面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陸續出臺改進措施,而效果如何,能否根治這些問題,還有待觀察。

  大陸游客在臺遭遇三大類問題

  回顧近期有關“大陸游客赴臺遊”亂象叢生的問題,主要包括:

  問題一:旅遊團變身“購物團”

  旅遊買到貨真價實的好東西當然高興,但多數人出門不為購物,尤其不願貴買,不希望購物主導。導遊收入通常要靠購物回扣(抽佣),在阿里山等地,“陸客休息站”大行其道。這種店不接待本地人,價格明顯偏高。有福建遊客反映,遊臺8天,從第一天買到第七天,什麼寶石、茶葉、鳳梨酥、香煙、各式伴手禮塞滿兩箱,價格較貴。

  而一位大陸游客2012年6月在高雄以54萬元新台幣的價格購買了一塊鑽石,回大陸後鑒定發現鑽石凈度與賣家所稱不符,隨即向臺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北京辦事處投訴,後經臺旅會北京辦事處與臺灣品保協會、鑽石賣家及陸客組團社代理人協調,完成了退貨、退款。

  問題二:旅遊交通頻出事故

  2012年7月7日,一輛滿載大陸游客的遊覽車在前往日月潭途中,左後輪爆胎失控撞擊護欄後翻覆,造成1人死亡、39人受傷,其中4人傷勢較重。

  2012年12月16日,臺灣景觀大道“蘇花公路”再曝塌方斷路,蘇花公路塌方導致20名陸客下落不明;讓陸客團的環島東部行程的接駁成問題;有遊覽車司機表示,為了接陸客團北上,從花蓮南下繞了大半個臺灣到蘇澳,花了22個小時。

  臺灣地形複雜,氣候多變,易生意外:花蓮的太魯閣公園常有碎石滾落砸傷遊人;阿里山小火車意外造成大批陸客傷亡。

  問題三:旅遊接待連出問題

  2012年7月16日,曾受大陸游客熱捧的臺灣高雄知名老店“大牛牛肉麵”,被舉報將客人吃剩的牛肉麵、小菜回收再賣。女老闆面對完整的曝料錄影帶,痛哭認罪。該店現已改名重開,生意一落千丈。

  2013年1月8日,以接待大陸旅行團知名的臺灣臺東縣“太麻裏白沙灣”餐廳被爆料,指回收剩菜再用拼盤轉給後到的大陸游客團食用。

  亂象引發關注 媒體呼籲整頓改善

  大陸游客在臺遭遇的上述問題,引起媒體關注。香港《大公報》刊文指,陸客個人遊為兩岸帶來希望的同時,也為兩岸的旅遊安全帶來挑戰。個人遊由於是“獨來獨往”,不如有領隊和導遊陪同的團隊遊安全。因此,臺灣方面應切實加強旅遊安全管理,而大陸游客事前也應做足功課,切勿以身犯險。如此才能開開心心出門去,平平安安回家來。

  臺灣《旺報》指出,臺灣旅遊設施建設和接待能力準備明顯不足。該報指出,面對龐大的陸客市場,更大的隱憂是臺灣旅遊業者玩的削價競爭遊戲。管理部門若是放任旅遊業者削價競爭,必然導致降低旅遊品質的結果,安全問題容易被疏忽,接待能力不足問題更加惡化,最後毀掉臺灣的觀光市場。

  針對低團費導致購物安排多,該報提出建議:一, 大陸業者團費要在一定時間內支付臺灣業者,讓臺灣地接社有充裕的流動資金。當然,出團社對於住宿條件、旅遊車輛,可以提出更嚴格的條件標準。

  二, 臺灣接待旅行社要將表定行程送觀光部門存查,旅客返前的滿意度調查應由觀光部門收取,而不是由業者自己調查。各縣市消保官應主動調查陸客購物景點,建立固定調查機制,以公權力介入價格評定,尤其要認真取締以假亂真、低價高賣行為。

  三, 兩岸觀光管理單位協商自由行開放人數或直航航班時,應合作建立實時客訴機制,並向媒體公佈案例,對於延緩付款的出團社予以懲罰,或對強制購物地接社罰款,讓旅客以市場力量排除害群之馬。

  兩岸合作解決有關問題的呼聲也出現。《旺報》認為,隨著陸客團體旅遊市場競爭加劇,觀光品質走向兩極化,兩岸旅行業者的品質、管理與誠信問題,惡果卻由觀光客承擔,對此,兩岸應攜手解決。

  《大公報》指,兩岸的旅遊主管部門至少有兩點可以配合改善。其一是豐富在大陸宣介的臺灣旅遊相關資訊,包括酒店航班預訂、相關景點、交通等資訊查詢,以便於陸客出行前做“功課”。其二是陸客返回後的意見徵集溝通,及時了解不足加以改善。

  臺灣方面推出措施改進 效果待觀察

  面對大陸游客在臺遇到的亂象,遊客的權益該如何保障?臺灣相關部門對此已經日漸重視,出臺一些措施。

  臺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會長謝謂君此前曾表示,目前兩岸旅遊交流已不存在任何障礙,今後在旅遊客流不斷增長同時,遊客權益有效保障應更加受到關注,遊客增長與遊客權益並重,以推動兩岸旅遊永續發展。

  2011年8月,臺灣觀光事務主管部門已經聯手旅遊業界推出5項具體措施,“以導正陸客觀光市場穩健發展”。5項措施包含:加重對違規違法業者的處分,規定合理最低接待費用每人每夜平均60美元,加強稽查及鼓勵檢舉,嚴格落實組接團社合同範本,臺灣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落實購物保障制度。

  近日,臺旅會北京辦事處又全力推出6大保障措施,“住宿有保障”、“餐食有保障”、“觀光有保障”、“乘車有保障”、“無購物壓力”、“無自費活動”等,強調赴臺旅遊高品質行程,加速陸客赴臺遊的升溫。

  大陸方面也正視赴臺遊存在的問題。國務院臺辦發言人范麗青去年6月在例行發佈會上曾表示,自從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以來,旅遊主管機構一直是秉持“數量與品質並進,品質更重要”的原則,先後出臺了很多項管理辦法和規章制度,來加大對赴臺旅遊市場的監管。

  范麗青稱,對臺灣有關方面積極維護赴臺旅遊品質的做法表示歡迎,希望兩岸旅遊主管部門繼續加強合作,切實落實《大陸居民赴臺灣旅遊團隊組接團社合作合同要點》,進一步加大市場監管力度,積極推動赴臺旅遊市場健康有序發展,以造福兩岸同胞。

  《人民日報》刊文關注到,臺灣相關部門出臺多項措施,遏止大陸游客到臺灣以購物為主導的市場亂象,包括規範旅行社安排大陸觀光團到品質優良的購物店,如出現購物商店高價“坑 殺”大陸游客或長時間留置旅客等不當行為,將處罰旅行社等——這已經不是臺灣主管部門第一次就此問題推出規範措施了,顯然,問題沒有解決或緩解。

  由此看來,要徹底解決赴臺遊存在的一些問題,還需要進一步採取更多更為有效的措施。不過,赴臺遊存在的問題並不能阻擋赴臺遊日漸熱絡的趨勢。

  臺灣開放陸客赴臺觀光以來,人數不斷攀升。臺灣有關部門最新數據顯示,去年赴臺的陸客總人數達到223萬多人,比起2011年多了將近5成,未來臺灣傾向開放更多陸客赴臺自由行,這樣的數字估計還會持續增長。

  大陸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海旅會)的最新數據則顯示,2012年大陸赴臺遊客突破197萬人次,同比增長57.58%,再創歷史新高。

  另據臺灣相關部門統計,大陸赴臺遊客佔臺灣入境旅遊總人數的比例已升至約36%,市場份額比排名第二的日本市場高出近15個百分點,大陸穩居臺灣第一大入境客源市場。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