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女兒會成就“中國相親之都”

時間:2013-09-02 10:40   來源:恩施新聞網

  2013年恩施土家女兒會落幕,8月18日至19日,千人“打擂”、萬人“趕場”女兒會遊園相親派對活動精彩紛呈,現場吸引了1.6萬名中外遊人。原始浪漫的土家女兒會從偏僻的高山鄉鎮石灰窯和大山頂進城,經過18年發揚光大,如今,人們已經欣喜地看到,恩施土家女兒會已經逐步演變為一個融節慶、文化、經貿、旅遊于一體的綜合性民族盛會,恩施市以土家女兒會為載體,實現了向“中國相親之都”的跨越。

  8月18日,臺灣少數民族代表團的單身青年在親水走廊相親榜上看相親資訊。(記者謝順 攝)

  “妹找哥呀,哥找妹,相約女兒會。手牽手喲,腿挨著腿,陶醉了山喲陶醉了水……”悠揚的情歌聲中,流淌著一個發生在神秘北緯30度的愛情神話——恩施土家女兒會。

  8月18日,恩施土家女兒會在世界硒都恩施市浪漫舉行,來自州內外的上萬名青年男女,在清江岸邊趕場相親,找尋自己的心上人,感受魅力土家風情。

  今年女兒會遊園相親會共設置了相親資訊集中發佈區、女兒會民俗文化展示區、相親互動遊戲區等主題活動區,佈置了風雨橋、清和園廣場等相親互動現場。遊園相親會通過舉辦“打擂相親派對”、“相親長廊趕場”等互動遊戲活動,再現恩施土家民俗趕場相親情節。通過“義務紅娘”或者“打擂相親”等形式,現場撮合近20對單身男女相親成功,並促成數百對單身男女達成“戀愛意向”。

  清江河畔的浪漫節會

  恩施土家女兒會已經成為恩施市對外交流的一張重要名片和重要平臺,成為州內外民族大團結的盛會,成為恩施民族文化的象徵和令山外人心動目眩的藝術奇葩。

  被譽為“土家情人節”的恩施土家女兒會,保存著古代巴人原始婚俗的遺風。相傳,土家女兒會源於明朝末年,距今已有400多年曆史,是偏僻的土家山寨中與封建包辦婚姻相對立的一種戀愛方式,是恩施土家族青年在追求自由婚姻的過程中,自發形成的以集體擇偶為主要目的的節日盛會。其主要特徵是以歌為媒、自主擇偶、趕場相親。

  1995年,女兒會走出“深閨”,走進恩施城,從此撩開神秘的面紗,發揮文化與經濟的聚合效應。從1999年開始,龍麟宮、梭布埡石林風景區相繼承辦女兒會,實現了女兒會與旅遊産業發展對接。

  女兒會的情歌從大山深處唱進了城市。2000年,恩施州人民政府把女兒會定為全州四大民族節日之一;2007年,恩施市把女兒會作為恩施的三張名片之一重點打造;2008年,湖北省宣傳工作會議把恩施土家女兒會確定為全省旅遊文化節慶,極大地肯定了恩施土家女兒會民俗文化的珍貴价值。

  2009年,恩施土家女兒會被湖北省列入民俗類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10年1月,由恩施州及恩施市委宣傳部報送的“恩施土家女兒會”獲得湖北省第七屆“屈原文藝獎”文藝活動品牌獎。

  從鄉村走向城市,從名片的打造到女兒會文化的推廣,恩施女兒會煥發出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每年女兒會期間,國內外遊客慕名紛至遝來,感受恩施獨特的人文風情和充滿魅力的婚戀文化。

  文化與經濟的聚合效應

  “我們在外面都知道恩施有個女兒會,今天專程到恩施來感受女兒會的魅力。”8月18日,來自北京的李星説。

  民族的更是世界的。一年一度的女兒會已經成為節慶品牌享譽全國,眾多人紛紛踏上相親之旅,獨具土家風情的婚戀習俗成為武陵山區一朵亮麗的奇葩。

  恩施市委、市政府不斷拓展恩施土家女兒會的文化內涵,豐富女兒會的節日內容,創新女兒會的辦節形式,打造“中國相親之都——單身男女心靈棲息地”,緊扣“相親”主題,以相親活動為主線,以促進恩施民族文化與旅遊融合,推動旅遊文化産業良性發展,力爭成為武陵山少數民族文化核心區為目的,為恩施市當好全州龍頭,勇當湖北武陵山試驗區排頭兵,實現全市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助力。

  事實證明,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這種地方特色濃郁的民俗節慶活動正産生著巨大的吸納聚集效應、産業聯動效應、形象傳播效應,這些效應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重視。

  近年來,恩施市以恩施土家女兒會為重要抓手,在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中進行著重要的嘗試,本土文化與民族風情得到弘揚,文化的魅力讓恩施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得到有效提升。

  打造中國相親之都的實質,是以土家女兒會為載體,進一步開發和利用民族文化,壯大民族文化産業,最大限度地發揮民族文化與經濟發展的聚合效應。

  今年女兒會期間,記者在州城風雨橋隨機採訪了乘涼的市民吳大爺,他説:“通過女兒會,讓更多的人走進恩施、了解恩施,來恩施遊玩的人更多了,地方更加有了靈氣。”

  恩施市緊緊圍繞“恩施土家女兒會”這張文化名片,充分挖掘“女兒會”這一最具影響力、最具民俗研究價值、最獨特的文化資源,以“女兒會”文化品牌建設為龍頭,開展了一系列品牌打造活動,成效顯著。去年,本土權威人士與山外名家聯手打造的土家大型風情歌舞詩劇《嗯嘎女兒會》在省城璀璨亮相,奪得“首屆湖北省少數民族文藝會演”第一名,並在首都北京、省城武漢的會演中引起轟動。

  一個綜合性的民族盛會

  恩施市除了舉辦一年一度女兒會節慶活動外,還深入研究女兒會民俗,加強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與傳承。在女兒會節慶活動中,除了傳統的婚俗表演外,增加了遊園相親、民歌比賽、民間工藝展覽、名優土特産品展銷會等系列活動。不僅豐富了趕場相親的內容,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女兒會的品質。土家女兒會一年比一年熱鬧,極大地促進了集市貿易的興旺發展。

  如今,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從文化層次、演員陣容、相親規模上,女兒會都在朝著高品位、大規模、深層次方向邁進。不僅如此,女兒會還走出武陵山區,走向全國,成為推介恩施産品、提升恩施形象的重要品牌,成為促進恩施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推手,恩施市因為土家女兒會成為遠近聞名的相親之都。

  “我覺得要在女兒會的故鄉紅土石灰窯和板橋大山頂、最美鄉村芭蕉侗族鄉戽口村、恩施大峽谷景區乃至恩施人較多的廣州等地設立恩施女兒會分會場,讓女兒會更具魅力。”8月18日,在恩施城區親水走廊女兒會相親現場的劉幺妹對記者説。從恩施女兒會節慶的成功舉辦,到天天女兒會的思考;從相親長廊的打造,到恩施女兒會分會場的設立,更多的人在思考,如何讓恩施土家女兒會的影響力更大,使之成為恩施市以及恩施州的重大民族節日。

  當初,原始浪漫的土家女兒會從偏僻的高山鄉鎮石灰窯和大山頂走進城,經過18年的發揚光大,如今,人們已經欣喜地看到,恩施土家女兒會已經逐步演變為一個融節慶、文化、經貿、旅遊于一體的綜合性民族盛會,女兒會必將成為恩施市對外宣傳和發展旅遊業的重要名片和恩施州的節慶文化品牌,成為武陵山區乃至湘、鄂、渝、黔地區的一個民族節日盛會。女兒會將以更大的影響力,為恩施市以及恩施州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活力。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