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王建民:臺灣須放棄對大陸的“敵情意識”推動産業合作

時間:2012-11-23 16:56   來源:人民網

王建民:臺灣須放棄對大陸的“敵情意識”推動産業合作

  LED照明是兩岸産業 “搭橋”試點項目之一

  産業合作是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兩岸經濟合作的重點。然而,由臺灣方面率先提出、兩岸推動多年的兩岸産業合作 “搭橋計劃”,進展並不順利,效果不佳,已受到業內人士的高度關注。影響兩岸産業合作的原因眾多,問題複雜,但臺當局狹隘與利己主義思維是關鍵因素。

  産業合作本來是將兩岸的生産要素或經濟資源進行有效配置,建立合理的産業分工,實現經濟利益的最大化。要將這一目標從理論變為現實並不容易,障礙很多,困難重重。

  首先,臺灣積極推動以“搭橋計劃”為平臺的兩岸産業合作,大陸也給予積極配合,但臺當局並不是真正從兩岸經濟發展實際出發推動産業合作,而是將重心放在如何讓臺商從大陸産業與經濟發展中獲得利益,並未考慮真正的雙向産業合作,因此目前確立的“搭橋計劃”産業合作項目,均是如何讓臺商在大陸的一些産業如無線城市、LED照明等的發展中獲得參與機會。

  其次,臺灣對兩岸産業合作一直存在要大陸“讓利”的思維,強調臺灣經濟規模小、大陸經濟規模大,臺灣對大陸開放會衝擊島內産業,因此不斷要求大陸在産業合作中讓步、讓利,而不願臺灣對大陸開放。這也是為何兩岸産業合作重心只能在大陸進行,而不能進入島內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次,兩岸産業合作必然促進兩岸産業與經濟的相互依賴,但臺當局隨綠營立場起舞,近來不斷強調臺灣經濟過度依賴大陸,主張要分散市場,加強與大陸之外的新興市場的經濟關係,以減少對大陸經濟的依賴。這種思維不僅影響兩岸産業合作廣度與深度,不符合ECFA的宗旨,也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勢不符。

  第四,兩岸産業合作不僅僅是臺企到大陸投資及參與大陸産業合作,同樣也涉及陸企赴臺投資及參與島內産業的合作。顯然,臺灣當局對陸企參與臺灣産業合作嚴格限制。臺灣雖然三度開放陸企赴臺投資項目,並即將第四批開放,但保守的基本政策思維與歧視做法並沒有改變,對陸企赴臺投資仍維持管制型的 “負面表列”做法,仍有諸多限制,陸企還是無法享受到其他外資的平等待遇。即使臺灣正在規劃的“自由經濟示範區”這一更開放的特區建設,仍試圖對區內陸企投資等採取區別對待的歧視做法。就是説在目前兩岸産業或經濟合作中,陸企在臺灣連基本的WTO規則下的正常、公平待遇都無法享受,臺灣卻不斷希望從大陸獲得“超WTO”的待遇。這樣的思維如何能夠促進兩岸産業合作?

  總之,一方面,臺灣大張旗鼓地積極推動兩岸産業合作,兩岸在ECFA框架下也成立了兩岸産業合作小組;但另一方面臺灣卻對陸企赴臺投資及兩岸産業合作處處設限,將臺灣“政治安全”置於兩岸産業合作的共同利益之上。

  要實現兩岸産業廣泛與深度合作,臺當局必須放棄對大陸的“敵情意識”,必須放棄狹隘的政治思維與經濟上的利己主義,應把兩岸經濟視為一個整體的中華民族經濟來看待,在兩岸産業合作政策上要“開大門,邁大步”,否則很難開創兩岸産業與經濟合作的新局面。(中國社科院臺研所研究員 王建民)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