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港媒:兩岸産業合作優勢互補促進經濟融合

時間:2012-11-23 10:10   來源:中新網

  中新網11月22日電 香港《大公報》22日刊出評論説,目前兩岸經貿交流環境也為兩岸企業合作提供了有利條件,臺灣産業具有創意新穎、産品市場化等優勢,加上大陸擁有廣闊市場、豐富資源、紮實的基礎科學等優點,兩岸優勢互補,可把産業做大做強,甚至躋身國際名牌行列。不僅為兩岸經濟發展提供新動力,對促進兩岸經濟融合亦具有重要的意義。

  文章摘編如下:

  中共十八大上周剛閉幕,兩岸經貿交流本週即掀起新一波熱潮:日前兩岸金融界高層雲集臺北出席第十七屆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探討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帶來的商機;昨天第二屆兩岸産業合作論壇在新竹登場,與會者不乏重量級人士,使這次會議格外引人注目。  

  當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由開創期進入鞏固深化的新階段,今後兩岸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也將邁進“深水區”。相較于兩岸仍在為展開政治對話累積互信,深化兩岸經濟合作遂成為當前兩岸交流最為迫切的議題。

  過去30年來,兩岸經貿往來的規模日益擴大,已不再是獨立發展的兩個經濟系統,早已形成既互補又競爭的産業生態。早年島內勞動力缺乏,經營成本快速上升,環保要求不斷提高,不少臺商抓住大陸改革開放的機遇,西進打拼,迎來第二春。但這幾年在大陸的臺商又面臨當年在臺灣遇到的問題,需要苦覓産業轉型升級之道。多年來臺灣對大陸出口逾八成都是半成品、原材料,但如今兩岸産業間垂直分工、互利均衡的情勢正逐漸改變,使臺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漸漸失去優勢。 

  大陸方面同樣面臨産業轉型升級的問題。當經濟快速發展到某一階段之後,勞動成本和土地成本逐漸增加,勞動密集型的生産方式顯然難以生存,一些技術實力雄厚的企業紛紛向技術密集型方向發展。此外,由於人們收入提高,消費開始增加,産業結構也將朝著服務業發展。  

  當前兩岸都處於産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加之目前歐債危機持續發酵,美國經濟復蘇乏力,新興市場經濟放緩,兩岸産業攜手共渡難關已是大勢所趨。目前兩岸經貿交流環境也為兩岸企業合作提供了有利條件︰ECFA逐步消除兩岸關稅壁壘,隨著後續貨品貿易協商的展開,將來兩岸會有更多的産品享受關稅優惠;今年8月兩會簽署了投資保障協議,不僅為兩岸企業營造了良好的經商環境,也有助於促進雙方企業相互投資;月底兩岸又簽署了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日後兩岸經貿來往可繞開美元,由自家貨幣結算。

  臺灣産業具有創意新穎、産品市場化等優勢,加上大陸擁有廣闊市場、豐富資源、紮實的基礎科學等優點,兩岸優勢互補,可把産業做大做強,甚至躋身國際名牌行列。如此不僅為兩岸經濟發展提供新動力,對促進兩岸經濟融合亦具有重要的意義。(朱穗怡)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