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環保局前發言人:北京空氣按年算從未達標

時間:2013-01-14 10:02   來源:新京報

  最近幾日,“爆表”一詞已成熱詞。

  “爆表”是網友對空氣品質指數(AQI)超標的戲稱。在空氣監測中,空氣品質指數設定的最高數值為500,AQI超過500的即為“爆表”。

  連續幾天,東北、華北、長三角、中部、西南部地區均出現空氣重污染的天氣,多個城市的空氣品質指數(AQI)實時監測數據“爆表”,北京尤為嚴重。

  截至1月13日20時,記者統計發現,北京、石家莊、邯鄲、保定、長春5市昨日空氣品質為“重污染”,其中北京的空氣品質指數為498,石家莊、邯鄲、保定空氣品質指數已連續3天達到最高值500。

  “每個人都在排放懸浮顆粒”

  杜少中説,大家在空氣污染的環境下都不能倖免,製造空氣污染每個人都有份

  昨日中午,北京市環保局前新聞發言人杜少中發微博稱:“一年一度空氣品質高峰論壇,隨爆表聲高走拉開帷幕。北京空氣品質按年算從未達過標,……就像病人高燒,只管看表換表不管退燒;看見小偷只喊包丟了不管抓賊。更有趣的是:小偷也跟著喊,比別人喊得還起勁,警察、小偷扭在一起時眾人幫著小偷。都咋啦?”

  誰是“小偷”?誰從我們身邊“偷”走了健康?

  “我們都是‘小偷’”,杜少中説,這裡的“小偷”,不是指某一個排污企業。每個人都在排放碳,排放懸浮顆粒,“不能喊著‘你們應該減排’,而是‘我們應該減排’”。

  他説,雖然政府的責任更大一些,但政府是由誰組成的?企業是由誰組成的?都是單個的人。不能只強調別人的作用,而忽視自己的作用。

  至於微博中提到的所謂“一年一度空氣品質高峰論壇”,杜少中説,微博發出後,總有人問哪兒有這個“論壇”,他們也想參加,不過,他所説的“高峰論壇”並非真實論壇,而是指每年北京空氣品質惡化後在網上激起的強烈反應。

  1月12日,倡導“每天都走路,老頭能上樹”,一天不外出走動就憋得難受的杜少中,還是被嚴重污染的空氣給中途憋回家,“老這樣的天,上不了樹了”。

  針對網友“虎仔-虎妞”提問“為啥北京這兩年的空氣比以前差?”杜少中回答:“就像你家裏的衛生,打掃的人少糟蹋的人多,肯定越來越不好!當然這只是類比,城市空氣品質的改善要比保持家裏衛生複雜得多。”

  杜少中表示,他願盡最大力呼籲公眾:同呼吸,共責任。大家在空氣污染的環境下都不能倖免,製造空氣污染每個人都有份。“這幾天最好就待家裏,哪也不去,別再出門給空氣污染‘添堵’了”。

  “PM2.5是新問題”

  目前,造成霧霾天的主要原因來自生活污染和區域性污染

  從今年1月1日,按照國家統一部署,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等區域共計74個城市,496個國家環境空氣監測網監測點位按照新的空氣品質標準監測併發布數據,並以空氣品質指數(AQI)描述空氣品質。

  按技術標準,空氣品質指數大於300,指數級別為六級,屬於嚴重污染。

  隨著社會發展,工業逐漸密集,汽車增多,PM2.5逐漸成為主要污染物。昨日,全國人大環資委辦公室原副主任、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説,PM2.5是現階段一個突出的新問題。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網站1月12日全國重點城市空氣品質顯示,在全國74個監測城市中,有33個城市的部分監測站點檢測數據超過300,即空氣品質達到嚴重污染。這33個城市絕大多數分佈在京津冀、長三角地區。

  昨日,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常務副院長馬中表示,近幾年,隨著工業從主城區的外遷,大顆粒物(PM10)的污染已逐漸減小,目前,造成霧霾天的主要原因來自生活污染和區域性污染。

  其中生活污染包括汽車排放和建設消費;而區域污染則是同一區域內,雖然市區內沒有污染源,但郊區和周邊連片城市排放的污染,會輸入進來。

  馬中認為,目前全國各地的空氣污染多數跟這兩種因素有關。

  “這是一個新問題。”馬中説,如今城市污染的結構已發生變化,原來的老問題是脫硫、減排PM10,而今需要針對PM2.5進行有效的減排措施。

  對此次京津冀地區霧霾天,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躍思説,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是氣象原因,主要是空氣不流通、不流動,這使得污染物容易積累,水汽在空氣中含量高。

  北京污染嚴重,是由於三面環山,地形不利。他解釋説,污染物隨著很弱的偏南風灌到山坳裏,氣流隨著山上升,氣體溫度下降,一冷凝結成霧,汽車尾氣排放的顆粒物跟水汽混在一起,能見度就特別差。

  其次,是因為人為活動排放多。“冬天要取暖,要燒煤,汽車排放也多,遇到這種天氣,能見度本來就差,汽車還走不動,堵在路上,排放就更厲害。”

  另外,還因為空氣不流通時,污染物堆積在大氣中,有一部分污染物的氣體轉化成了顆粒物。“比如二氧化硫轉化不出去,一吸水,原來很小的粒子就變大了,人眼都能看到了。”

  PM2.5來源已不再是謎

  楊利民認為,類似的極端天氣出現,與大氣穩定性較強,污染物無法排除有關

  1月12日晚7點,武漢9個監測點中,6個空氣品質指數超過300,為嚴重污染。其中,漢口吳家山PM2.5的24小時滾動平均濃度達396微克每立方米,指數達431,逼近“爆表值”。

  劉峻是武漢民間環保組織“綠江南”的發起人之一。

  他説,去年6月11日武漢PM2.5超標,比今年這次要嚴重。當時,中心城區測量的指數達到613,這次看到的最高指數是500多。

  對其中原因,劉峻認為,主要是前一段低溫,而最近回暖,500米以上高空的空氣溫度比下面低,上下空氣上下交換受到限制,空氣基本靜止,造成大氣顆粒物就像懸浮在水中變成凝膠狀。

  劉峻從去年3月份追蹤武漢地區的PM2.5數據,他發現,只要不刮大風,方圓100-200公里範圍內的PM2.5的濃度差不多,郊區和中心城區沒有什麼區別,“農村也一樣糟糕,如果沒有風驅散,顆粒就像溶解在水裏一樣的均勻分佈”。

  “現在民間對於PM2.5的成因已不再是謎。”武漢民間環保組織“綠江南”的發起人之一曾祥斌律師稱,都知道污染顆粒來源,也知道去管理建築工地、汽車尾氣排放、監控污染企業等,武漢市也不缺各種各樣針對企業的條文、條例、措施,但在執行、監管層面根本沒有跟上。

  就曾祥斌所知,武漢市目前還沒有和周邊地區就空氣污染問題産生聯動。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學會低碳研究中心研究員楊利民認為,出現類似的極端天氣,與大氣穩定性較強,污染物無法排除有關。

  針對每個個體,楊利民説,應倡導踐行低碳生活方式,減少機動車出行,鼓勵公交系統、步行、自行車出行。

  另一方面,應加大對工業企業,尤其是高污染、高排放企業的技術改造,包括國家發改委也曾組織過“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

  不過,力度還不夠。在企業觀念上,還沒有切身感受到對企業産生致命的經濟傷害,企業行動力還不強,缺乏“切膚之痛”,得過且過。

  專家建議增加“除塵電價”

  駱建華建議繼續修改環境法,將可持續發展,環境優先的原則用法律固定

  1月1日開始,74個城市已先行監測並公佈PM2.5的數據。昨日,環保部有關人士表示,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已有統一部署。

  全國人大環資委辦公室原副主任、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最近正在撰寫一份關於未來10年解決生態環境污染的報告。

  他認為,在監測機制建立後,需要在制訂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空氣達標時間表,然後根據各地的具體情況,制訂治理規劃,定期檢查,完成達標。

  駱建華認為還需推動徵收環境稅、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稅;將環境問題處理的成本內部化,在電價徵收了脫硫、脫硝電價後,將大顆粒物排放問題解決了,目前,還應考慮制定除塵電價,解決微小顆粒物的問題。

  駱建華還建議繼續修改環境法,將可持續發展,環境優先的原則用法律固定。另外,還需具體規定國家對環境保護的投入,法律明確環保投入需佔GDP2%-3%。通過這些措施,才能逐步解決PM2.5的污染問題。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