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鄉低保標準7年8次上調 城鄉差距縮至1.4倍

時間:2012-10-24 09:06   來源:北京日報

  社會救助是為最困難群體基本生活“托底”的最後一道防線。2007年,因為肉蛋價格上漲,市民政局調整本市城鎮居民低保標準,緩解市民吃肉難。5年後,本市社會救助工作,已從“保溫飽、保生存”向“促進發展、共用成果”轉變,圍繞困難群眾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基本生活需求,正逐步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

  城鄉低保標準差距從近3倍縮小至1.4倍

  “今年全家每個月能拿到1560元錢,比去年多了近一倍。”順義區仁和鎮平各莊村村民劉金俠一家,今年的低保救助金,漲幅歷年最高。從今年起,他的低保待遇跟城裏人看齊了。今年,本市朝陽、海淀、豐臺、順義等四個區已實現了城鄉低保標準的統一。

  這也是自2005年以來,劉金俠拿到的低保金第8次“變厚”。據介紹,2005年以來本市共8次提高城鄉低保標準,目前本市城市低保標準為家庭月每人平均520元,郊區縣農村低保標準為家庭月每人平均380元至520元不等。通過連續調整,農村低保標準逐步接近城市低保標準,差距從2005年的近3倍縮小到目前的1.4倍。“十二五”末,本市將力爭實現全市統一城鄉低保標準。

  調整的背後,是本市低保標準調整機制的更加科學化。

  2005年及2006年,北京市相繼建立實施科學的城鄉低保標準調整機制,低保標準的測算具有了指標化、公式化、程式化三個主要特點。同時,在全國率先建立起“菜籃子法”與“恩格爾系數法”相結合的低保標準測算方法。2011年,民政部下發《關於進一步規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制定和調整工作的指導意見》,就是以北京的做法為藍本。

  按照調整機制,低保政策更好地解決了困難群眾的實際需求,低保金額度逐年提高。全市納入低保範圍的10.51萬戶、18.47萬名困難群眾直接受益。

  救助標準率先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

  “週末可以給兒子燉一鍋肉了!”2010年12月1日,拿到民政部門發放的300元臨時性生活補貼後,家住西城區大柵欄街道大安瀾營社區廉租房的司先生曾這樣對記者説。

  老司這樣的低保戶,收到“物價補貼”已經不是第一次。為應對物價上漲,從2005年起,北京制定了基本消費品價格波動應急救助預案,在全國率先建立社會救助與物價上漲掛鉤的機制。2007年上半年北京市豬肉、雞蛋等物價漲幅較大,全市就首次啟動基本消費品價格變動應急預案,給城鄉低保戶和生活困難補助對象每人每月發放20元的臨時生活補貼,連續發放了9個月。

  如今,這一制度已經固定下來。例如2010年以來,針對物價波動情況,又先後5次為困難群眾發放中央和市級的生活補貼,及時有效地保障了他們的基本生活。

  這些工作在全國起到了引領示範作用,一些機制直接被借鑒為全國通用做法,很好地發揮了保障民生、促進公平、維持穩定的積極作用。

  5大專項救助提供全面保障

  看病難、住房難、就業難、就學難等是低收入群體普遍面臨的實際困難。北京市近年先後建立了城鄉醫療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就業救助、災害和臨時救助等5大專項救助制度,其綜合效應日益明顯。

  本市于2001年建立城市醫療救助制度,2004年建立農村醫療救助辦法,並完善城市醫療救助制度。隨後,貧困孕産婦生育救助暫行辦法、統籌城鄉醫療救助政策、特困人員住院押金減免和出院即時結算、城鄉特困學生兒童“兩病”試點救助等多項政策相繼出臺。2012年,本市又出臺實施重大疾病救助政策。

  目前,全市已經建立起包括資助特困人員參保、參合,醫療費用減免、門診與住院救助、重大疾病救助、生育救助等內容的多層次的城鄉醫療救助體系。門診、住院治療的救助比例為60%,救助最高額度分別為每人每年2000元和30000元。惡性腫瘤、終末期腎病、白血病等9類重大疾病的救助比例提高至70%,全年累計救助總額最高達8萬元。

  住房救助方面,城裏從2001年起實行廉租房制度;農村從1995年開始實施特困戶危房翻建和維修,2010年實現常態化救助。目前,農村翻建房屋每戶最高可補助4.5萬元、維修最高補助1.35萬元。

  教育救助方面,本市逐步建立起覆蓋從學前教育一直到本科教育各個階段的貧困學生救助制度,包括人民助學金制度、“兩免一補”政策、大學新生入學教育救助等。

  臨時救助應急

  救助雪中送炭

  在低保制度、專項救助制度的基礎上,本市建立並不斷完善臨時救助制度。享受低保、專項救助後,居民家庭基本生活還存在困難的,可申請享受一次性、階段性的生活救助。其中,冬季供暖救助主要對依靠燃煤自採暖過冬的城鄉低保家庭,每個採暖季每戶發放400元臨時救助金;對依靠清潔能源分戶自採暖的城鄉低保家庭,按每戶60平方米、每平方米30元的標準發放一次性臨時採暖補貼。

  2009年建立低收入家庭救助制度後,低收入家庭可再申請享受醫療、教育、住房等專項救助待遇和一次性臨時救助待遇,進一步緩解了城鄉低收入家庭的實際生活困難。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