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顯示北京旅遊現短板 無港口成“硬傷”

時間:2012-08-14 13:52   來源:國際商報

  資料圖

  北京市統計局日前作出一項分析報告,借用服務貿易各行業的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以上海和香港作為參照係,分析北京服務貿易發展現狀。在北京與上海的對比中,服務出口方面,北京與上海的最大差距在於運輸;而在服務進口中,北京與上海的最大差距竟然是旅遊。統計顯示,如果以上海為1,北京旅遊僅為0.5,與上海差距明顯。

  在運輸領域,北京沒有港口,是一塊“硬傷”,應該是有情可原。不過説到旅遊,北京與上海的差距如此大,多少有些令人吃驚。

  根據資料,截止到2008年5月,4A級以上旅遊景區北京共有48個,上海有20個;在首批中華老字號中,北京有67個、上海有52個;在國際旅行社數量上,北京大約為上海的4倍。但在這種情況下,2011年,上海全年入境遊客數量達到817.57萬人次,而北京則為520.4萬人次;上海全年入境遊旅遊收入達57.15億元,北京入境遊旅遊收入為54.16億元。

  按理説,北京作為國家首都,政治文化中心,在文化的厚重上佔有絕對的優勢。神秘而古老的古跡遍佈城市,成為北京開展觀光旅遊的主體資源。在這種基礎上,北京旅遊不敵上海,其短板在哪?

  筆者認為,在服務進口中,北京與上海在旅遊領域産生差距的原因至少應該有以下方面:

  首先是定位的差異。儘管不具備北京的文化歷史底蘊,但上海旅遊走出了自己的路子。上海自1997年提出“都市旅遊”的概念至今,都市型旅遊産業正在進入深化階段,即從起步、初創階段向發達、成熟階段過渡。隨著世博會的舉辦,都市旅遊將成為上海城市形象的重要載體,並進一步促進長江三角洲區域的旅遊發展。

  在上海都市旅遊逐步走向成熟的過程中,除繼續保留優勢項目之外,還借鑒了北京在文化旅遊的經驗,提升旅遊項目的文化底蘊,突出其既具現代化而又不失中國傳統的特色。同時,通過舉辦一些主題民俗活動擴大影響,既增添了都市旅遊形式的多樣性,又為旅遊業注入更多的人文氣息,這些定位為上海入境旅遊發展積累了足夠的厚度。

  反觀北京,雖然悠久的歷史仍然可以穩定地吸引到境外遊客,但在新的旅遊資源開發上則顯得較為平淡,除了奧運資源外,近年來並沒有更多突出項目出現,顯得潛力不足。

  其次是細分市場的差異。上海在商務旅遊、會展旅遊方面要優於北京。上海科技發達,城市現代化水準高,一些標誌性建築為上海開展都市旅遊、商務旅遊提供了非常好的人文資源。同時,上海以其國際化的都市旅遊氛圍、優異的地理位置,吸引包括港澳臺胞在內的入境旅客,外匯收入穩步增長。作為經濟和金融中心,上海及其所在的長三角地區經濟往來頻繁,港澳臺同胞比重相對較大,並且外國旅客比重穩步上升。

  目前,上海仍然是我國跨國公司區域總部最多的城市,在利用外資方面,上海要高出北京幾倍。這讓上海具備了更多的商務旅遊資源。而在商務旅遊方面,北京的發展相對滯後,會展旅遊也有待提高。

  再次是周邊資源的利用。上海本地雖然歷史古跡不多,但上海所處的長三角地區卻不乏歷史悠久的旅遊勝地。由於交通便利,入境遊客可以輕鬆地通過上海轉往長三角各地,繼續旅遊,這讓上海成為入境遊客重要的轉机地。而北京周邊的天津、河北等地,旅遊資源明顯弱于長三角地區,導致入境遊客僅僅集中于北京當地的景區。

  此外,上海本地的交通擁堵狀況要好于北京,上海及長三角地區服務業從業人員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水準也好于北京。

  針對上述短板,筆者認為,北京應該開發更多有特色的旅遊項目;利用本地高校集中、科研機構聚集的特點發展論壇、研討等會展旅遊;通過吸收利用外資發展商務旅遊;改善城市及周邊交通,聯動周邊旅遊資源,打造京津冀旅遊圈;提高服務業從業人員素質,改善服務水準。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