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海西動態
閩臺交流活動
了解海西
政策支援
臺灣農民創業園
海西西岸(福建)
農業合作試驗區
臺灣水果轉机站
字號:
臺慈濟走進福建15年 志工身影漸為民眾熟悉

  時間:2010-12-29 11:07    來源:福建日報     
 
 

每發放一件物資,志工們都深深鞠躬並送上祝福。

  從1996年的福鼎“賀伯”風災與福建結緣,臺灣慈濟基金會進入福建已經15年。從福建省內賑災,到救援印尼海嘯、521大地震等一系列活動中,在第一時間伸出援手的慈濟人,藍衣白褲的身影開始漸漸為人們所熟悉。慈濟的愛心事業輻射醫療、教育、骨髓捐贈、環保、社區志工等諸多方面,海外援助多達69個國家地區,也是大陸目前唯一授予執照的境外慈善基金會組織。日前,記者走訪了位於廈門的慈濟靜思書軒,了解到慈濟獨具特色的慈善之道和慈善文化。

  零行政費用

  慈濟志工林碧枝最近很忙。每年歲末,慈濟都要發放冬衣、棉被、大米、食用油、家庭醫藥箱等。今年,在福建省內的發放對象就有3萬人。作為閩南地區志工的總聯絡人,林碧枝需要聯繫平日登記在冊的志工,一起幫忙運送發放物資。

  “我們事先都會做一個預算,這一趟出去,食宿行總共需要多少費用,然後做一個平均分攤,告知志工,逐一向他們收取。這是慈濟的慣例。”林碧枝葉説,參加慈濟的慈善活動,慈濟不提供任何報酬,志工都是要自掏腰包的。也就是説,慈善活動中所産生的行政費用,一分都不會從善款中撥備。即便是從臺灣遠赴汶川賑災,志工也都是自付所有費用。

  慈濟慈善基金會發言人何日生告訴記者,慈濟基金會每年收到的捐款以億計算,為全臺灣民間慈善基金會之最。但慈濟基金會不收取一分“捐款管理費”,行政費用為零。即便是慈濟基金會的創建人證嚴法師及其150人的僧團,全部日常開支也都是來源於其做手工及出書版稅所得,不接受任何形式的供養。

  在慈濟的網站上,每一筆善款的運用都會公示,每一筆捐款都有會計師的認證,如發放了多少條毛毯、多少個環保碗筷、多少人受益,都條列得清清楚楚,整個善款流向接受所有捐贈人的監督。

  垃圾變黃金

  除了慈善活動,環保也是慈濟的主要志業之一。早在1989年,慈濟就提出“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的環保理念,從個人環保做到居住小區環保。

  在福建,慈濟設有24個環保站,專門分類回收垃圾。每天都有志工把分類好的可回收垃圾送到環保站。慈濟慈善基金會福建地區負責人邱永鴻告訴記者,由於經濟原因,很多無利可圖的廢棄物無人回收,對環境造成了污染。前年,他們在漳州偶然發現,河溝裏堆滿了廢棄的空酒瓶。原來,玻璃瓶回收利潤微薄,賺的錢連運輸費都不夠付,廢品回收站都懶得到府收購。於是,志工們馬上組織起來,每隔一段就到府回收。在漳州,今年上半年,慈濟志工就回收了4萬多公斤的廢棄酒瓶。

  此外,志工們還十分重視環保理念的推廣,常常走進校園,手把手地教小朋友進行垃圾分類回收,迴圈利用,而這些小孩回家又把環保的理念傳達給自己的爸爸媽媽。

  在廈門慈濟會所,記者看到了用回收塑膠瓶、咖啡渣等通過加工製成T恤衫甚至嬰童服裝鞋襪、毛毯等商品。邱永鴻拿起一件T恤介紹,在臺灣,慈濟有自己的環保加工工廠。這件T恤就是用12支塑膠瓶通過分類、漂洗、製成酯粒,再送到紡紗廠抽絲,紡織廠織布,最後裁切縫製而成的。2008年,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拜會慈濟時,就曾稱讚這些用塑膠瓶製成的毛毯“和羊毛的一樣柔軟”。而這些商品的銷售所得,全部回收基金會,投入慈善所用。

  志工進醫院

  在福鼎市醫院,有一座慈濟大樓。這是2004年由慈濟慈善基金會捐建的。當年,福鼎遭遇風災,慈濟人前往賑災,偶然發現這所負擔著閩東、浙南逾百萬人口醫療保健的醫院,設備老舊,甚至沒有電梯來搬運病人。於是,慈濟決定捐建一座醫療大樓。

  與其他醫院不同的是,在福鼎市醫院慈濟大樓裏,常年有穿著黃背心的志工免費為病患服務。福鼎醫院也成為大陸目前唯一設有志工室的醫療單位。在這所醫院,每一位醫護人員,在任職前都須先到慈濟志工室學習一段時間,體驗志工的付出精神,穿上志工服跟隨志工一起義務照顧病患。院長李桂心表示:“精湛的醫術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還要有一顆善待病人的愛心。”邱永鴻説,希望把志工服務這種理念引入大陸的醫院。(記者 陳夢婕 文/圖)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閩京劇院再次赴臺交流演出 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閩臺評估行業協會簽協議 推進行業交流合作進程      
閩臺搭建綠色通道 為兩岸同胞開啟生命救助之門       慈濟在福建志工在行動 了解獨具特色的慈善之道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