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海西動態
閩臺交流活動
了解海西
政策支援
臺灣農民創業園
海西西岸(福建)
農業合作試驗區
臺灣水果轉机站
字號:
慈濟在福建志工在行動 了解獨具特色的慈善之道

  時間:2010-12-28 13:46    來源:東南網     
 
 

  東南網-福建日報12月28日訊(記者 陳夢婕)從1996年的福鼎“賀伯”風災與福建結緣,臺灣慈濟基金會進入福建已經15年。從福建省內賑災,到救援印尼海嘯、521大地震等一系列活動中,在第一時間伸出援手的慈濟人,藍衣白褲的身影開始漸漸為人們所熟悉。慈濟的愛心事業輻射醫療、教育、骨髓捐贈、環保、社區志工等諸多方面,海外援助多達69個國家地區,也是大陸目前唯一授予執照的境外慈善基金會組織。日前,記者走訪了位於廈門的慈濟靜思書軒,了解到慈濟獨具特色的慈善之道和慈善文化。

  零行政費用

  慈濟志工林碧枝最近很忙。每年歲末,慈濟都要發放冬衣、棉被、大米、食用油、家庭醫藥箱等。今年,在福建省內的發放對象就有3萬人。作為閩南地區志工的總聯絡人,林碧枝需要聯繫平日登記在冊的志工,一起幫忙運送發放物資。

  “我們事先都會做一個預算,這一趟出去,食宿行總共需要多少費用,然後做一個平均分攤,告知志工,逐一向他們收取。這是慈濟的慣例。”林碧枝葉説,參加慈濟的慈善活動,慈濟不提供任何報酬,志工都是要自掏腰包的。也就是説,慈善活動中所産生的行政費用,一分都不會從善款中撥備。即便是從臺灣遠赴汶川賑災,志工也都是自付所有費用。

  慈濟慈善基金會發言人何日生告訴記者,慈濟基金會每年收到的捐款以億計算,為全臺灣民間慈善基金會之最。但慈濟基金會不收取一分“捐款管理費”,行政費用為零。即便是慈濟基金會的創建人證嚴法師及其150人的僧團,全部日常開支也都是來源於其做手工及出書版稅所得,不接受任何形式的供養。

  在慈濟的網站上,每一筆善款的運用都會公示,每一筆捐款都有會計師的認證,如發放了多少條毛毯、多少個環保碗筷、多少人受益,都條列得清清楚楚,整個善款流向接受所有捐贈人的監督。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廈門司法服務新舉保障臺胞投資者合法權益       福州閩江北岸成為兩岸金融與商務交流熱土      
臺灣華航與廈門航空28日起將共用班机編號       榕臺空中直航客流同比增3倍以上 周航班達66架次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