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海西動態
閩臺交流活動
了解海西
政策支援
臺灣農民創業園
海西西岸(福建)
農業合作試驗區
臺灣水果轉机站
字號:
福建邁向海洋經濟強省進行時

  時間:2011-03-22 17:04    來源:東南網     
 
 

  3752公里海岸線、125個天然深水港灣、750種魚類資源……福建是名副其實的海洋大省。從上世紀80年代大念“山海經”以來,我省海洋經濟依託資源優勢,持續快速增長。

  然而,大並不意味著強。“十一五”時期,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提出“建設海洋經濟強省”,在壯大海洋經濟總量的同時,注重海洋産業集聚發展、轉型升級。去年,全省海洋生産總值達3440億元,佔全省GDP的25%,居全國前列,成為全省經濟的重要支柱。

  科學用海助力發展

  陽春三月,晉江外灣圍頭灣海風陣陣。這裡離金門僅5.6海裏,由於晉江城鎮建設用地不足和兩岸産業對接需要,已規劃出34平方公里填海面積,著力打造泉州南翼新城次中心。目前,落實入駐建設項目58項,總投資約517億元。

  “最初,當地政府計劃以截彎取直、順岸平推的方式,圍填東石鎮至圍頭角近50平方公里海域。但填海應儘量延長人工岸線,增加親水面積,才能保護好海洋景觀和生態環境。”國家海洋三所高工黃髮明説,圍頭灣用海項目上報後,專家通過海灣數模,將用海範圍調整為東石至塘東沙嘴,縮小填海面積10多平方公里,但用海的效益更高了。

  隔著沿海大通道,圍頭灣與金井鎮咫尺相對。為支援金井鎮小城鎮改革發展,圍頭灣用海規劃中除了生産區、生態區外,還特別規劃了9平方公里的休閒生活區,建設濕地公園、産業研發區、金井外水城區等。“這種規劃拓展了金井的發展空間,我們打算投入百億資金,利用海水漲退潮形成的天然水系,建造一座能容納30萬城鎮人口的濱海新城。”金井鎮黨委委員戴劭陽説。

  福建海域面積13.6萬平方公里,比陸域面積大12.4%。曾有經濟學家評論説:“福建山多地少、資源匱乏,最重要的發展優勢在海,最關鍵的後勁在海,最厚重的希望也在海。”填海造地成為緩解陸域資源緊缺的重要途徑,但只有科學用海、善待海洋,才能人海共榮、和諧發展。

  為規範海洋開發,2005年2月,省領導提出開展海灣數值模擬與環境研究,對可圍填海區域進行科學論證。此後近3年,我省針對13個重點海灣展開數模論證,計算出可圍填、需慎重圍填和不宜圍填海域面積。這在國內外尚屬首次,被海洋專家讚為具有高度戰略眼光、發展前瞻性的戰略環評。

  為合理佈局圍填海區域,去年我省出臺《關於科學有序做好填海造地工作的若干意見》,鼓勵發揮我省灣外海洋的區位優勢,引導圍填海項目由灣內向灣外轉移,減少灣內環境壓力。運用海灣數模,我省已論證了192.32平方公里的灣外可圍填海域,為日後圍填海規劃指明瞭方向。

  通過科學用海,一批港口、能源等重大項目順利實施。《海域法》實施以來,全省圍填海206平方公里,落實項目累計投資超過5000億元,有力促進了海西經濟的發展。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福建省質監局:走進臺灣農民創業園現場服務台農       漳平百萬貼息扶持臺農創業 促進當地茶産業發展      
大型央企與福建民企聯手打造世界最大綠色不銹鋼基地       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六大亮點      
福建省19項措施給力大宗散貨進出口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