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海西動態
閩臺交流活動
了解海西
政策支援
臺灣農民創業園
海西西岸(福建)
農業合作試驗區
臺灣水果轉机站
字號:
福建省19項措施給力大宗散貨進出口

  時間:2011-03-21 16:08    來源:福建日報     
 
 

  福建省將把擴大大宗散貨進出口作為做大做強港口經濟的一個重要支撐力。近日,福建省政府辦公廳轉發了省交通運輸廳、發展改革委、口岸辦牽頭擬制的《關於擴大福建省大宗散裝貨物進出口的意見》。意見提出,福建省要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構建“大物流、大口岸、大外貿”新格局,力爭到“十二五”期末,湄洲灣、羅源灣大型散貨港區具備通航、靠泊世界先進船型的能力;沿海港口基本形成佈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大宗散貨運輸系統,散貨裝卸、倉儲、環保、口岸通關效率等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準。

  《意見》推出19項具體措施擴大大宗散貨進出口。

  全省港口建設

  定位各有側重

  擴大大宗散貨進出口,首先要明確每種貨物在哪進出。《意見》提出,抓緊修編《福建省沿海港口佈局規劃》,明確各沿海港口大宗散貨運輸佈局。通過港口企業整合、碼頭功能優化和結構升級,引導促進為臨港産業服務的散貨泊位朝公用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按照《意見》,福建省港口建設各有側重。煤炭接卸轉運以福州港羅源灣可門作業區、湄洲灣港東吳作業區為主;鐵礦石接卸轉運以湄洲灣港羅嶼作業區、福州港羅源灣可門作業區和將軍帽作業區為主;原油接卸以湄洲灣港鬥尾作業區和漳州古雷作業區為主;LNG接卸以湄洲灣秀嶼港區和寧德溪南作業區為主;糧食接卸轉運以福州港松下港區、廈門港招銀港區為主;木材接卸、處理、轉運以廈門港招銀港區、湄洲灣秀嶼港區為主,其他港口港區散貨、通用泊位主要承擔內貿運輸和接轉運輸。

  在此基礎上,福建省將加快大型散貨碼頭和深水航道建設。“十二五”期間,要建成福州港羅源灣將軍帽作業區15萬噸級泊位、可門作業區4號和5號泊位、可門作業區10號和11號碼頭擴能工程以及福州港松下港區牛頭灣作業區3號泊位,建成湄洲灣港羅嶼作業區25萬噸級泊位、國投湄洲灣煤炭碼頭一期工程、鬥尾作業區中化煉油項目配套30萬噸級原油碼頭和漳州古雷作業區南2號碼頭等大型散貨泊位,完成湄洲灣40萬噸級航道、古雷港區航道二期工程等航道項目的建設。

  在港口集疏運通道等公共配套設施建設方面,福建省除了加快推進向莆、廈深、合福、衢寧、長泉等出省幹線鐵路建設外,還要建設一批直通港口的交通體系。《意見》提出,2012年羅源灣和湄洲灣南、北岸鐵路支線建成並投入使用;力爭2015年建成羅源灣南、北岸疏港高速公路;在沿海成品油管道一期工程的基礎上,建設成品油管道二期工程,並推動成品油管道向社會企業提供公共服務。

  做大港口經濟

  拓展海西腹地

  《意見》提出,大力推進臨港産業和物流業發展,積極拓展海西港口腹地範圍。

  為促進臨港産業發展,《意見》提出,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和建設寧德溪南、白馬、漳灣,福州羅源灣、福清灣、江陰,莆田興化灣南岸、湄洲灣北岸,泉州泉港、泉惠,漳州招銀、港尾、古雷等一批臨港産業集中區和物流基地,著力發展石油化工、冶金能源、大宗散貨轉机儲運等臨港産業鏈項目,促進臨港産業與港口互動發展。

  此外,福建省還將積極拓展海西港口腹地範圍。把拓展海西效應作為港口發展戰略的重中之重,從更高、更多的層面研究推進兩岸産業合作。同時,積極向中西部省份和周邊地區宣傳我省港口,著力打造和宣傳福建口岸物流品牌。鼓勵省內港口企業和物流企業到內陸腹地承接大宗散貨運輸業務,吸引中西部石油化工、冶金能源、商貿物流企業到我省沿海港口建設“飛地港”,做好閩贛合作的江西省海西大宗散貨進口基地項目的建設運營,大力拓展“鐵海聯運”業務。

  為了減少內陸地區貨物從福建省口岸進出的成本,福建省將積極拓展港口的大宗散貨物流功能。進一步理清産業、腹地、轉机、儲備等四條大宗散貨物流鏈,重視倉儲設施、保稅物流園區、集散市場建設對促進大宗散貨物流發展的重要作用。依託羅源灣、湄洲灣大宗散貨接卸轉運中心等物流平臺,拓展物流環節中的採購、加工和配送功能,積極開展篩煤、配煤等增值業務,為我省和周邊省份的電廠、鋼廠等工業企業提供配煤服務。

  優惠政策服務

  大宗散貨進出

  為了營造良好的口岸通關環境,《意見》提出,加強港口建設和生産管理,建設大宗散貨運輸基礎設施,加強港口生産日常監督管理;不斷優化口岸通關環境,優化口岸佈局,完善口岸大通關協調機制,加大電子口岸建設力度。

  福建省將採取一系列優惠措施,服務大宗散貨進出口。這些措施包括——

  提升通關便利化水準。鞏固和完善繁忙口岸每週7天工作制和口岸通關部門24小時預約加班制,推動口岸通關制度改革,優化通關作業流程,減少收費項目,降低收費標準。進口大宗散貨啟運後,海關接受企業提前報關;對採取邊運抵邊裝船的出口大宗散貨,經海關批准,可以在規定的時限內提前申報;符合條件的誠信進口企業,海關可以在進口時先接受企業申報的稅號、價格;對大宗散貨進出口貨物轉關運輸實行“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模式;對進口大宗散貨“AA”類企業,探索銀行總擔保模式,緩解企業資金壓力。檢驗檢疫部門對進口大宗散貨的船舶檢疫、貨物取樣和重量鑒定等檢驗檢疫工作實現無縫銜接,推行全程電子監控。邊防檢查部門對進出口大宗散貨運輸船舶實行預報預檢和網路報檢等制度,確保船舶靠岸即可作業。海事部門為大宗散貨進出口運載船舶提供“船舶零待時”和“7天24小時”服務制度。

  加大資金投入。根據福建省沿海港口佈局規劃和建設需求,省級財政在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稅收返還資金中安排港口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資金;港口所在地設區市、縣(市、區)政府要切實履行港口公共配套設施建設主體職責。

  實施優惠政策扶持。大型散貨碼頭項目建設用地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以劃撥方式供地,其他的按規定以有償方式供地。散貨碼頭項目建設用海,列入省政府重點建設項目的,海域使用金地方留成部分減徵30%。對中西部省份經福建港口進出的大宗散貨免征貨物港務費;港口所在地政府對來閩建設大型散貨碼頭的內陸企業,優先提供港口岸線資源,優先辦理建設項目相關審批手續。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廈門口岸出入境啟用“邊檢評議臺”       福建欲水陸並舉連接港澳臺拓展“海峽旅遊”      
福建農科院送科技下鄉 為促進農民增收       福建外貿進出口持續增長 閩臺貿易比增16.3%      
今年前2個月廈門市GDP增長15.4%       今年前2個月福建新批境外企業34家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