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累計進口兩品牌採棉機464臺,遠超前12年進口總量
棉花收獲季節,一臺採棉機僅半天時間,就可將百畝雪白棉花撿入囊中,相當于600名拾花工一天的採摘量。
11月5日,新疆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機電處機電科科長艾麗婭·艾里木哈孜介紹,今年截至目前,新疆累計進口了美國迪爾及凱斯兩品牌採棉機464臺,遠超新疆前12年的305臺進口採棉機總量。
兵團相關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新疆市場在用採棉機在1000臺到1100臺之間,其中進口機佔65%左右,國產貴航機佔35%左右。進口採棉機成市場主力軍。
不僅進口機銷售火爆,今年,國產貴航採棉機在國家農機購置補貼由去年的20萬元/臺提升至30萬元/臺後,今年的銷售業績也不菲,下線的200臺採棉機全部被預定一空。
近幾年採棉機之所以受到歡迎,一方面由于新疆機械化棉花作業推廣比較成功,另外受到近年出現的拾花工“用工荒”和人工拾花成本上漲的“雙難”夾擊,棉農將目光投向採棉機。
新疆農機推廣總站高級工程師劉晨以烏蘇市推廣機採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機採棉採摘費需要225元/畝,人工採摘每畝成本大概690元,目前,機採棉籽棉市場售價7.2~7.5元/公斤,人工採摘棉花市場售價8.7元/公斤,每畝機採棉較人工採收少收入大概300~ 390元。此外,採棉機對棉田統一成熟度要求較高,如拾花不及時,有些成熟的棉花風一刮,就落到了地下,地下的棉花採棉機就沒有辦法收了,造成了一些浪費,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棉農投資採棉機的積極性。
但是機採棉相對于人工採棉而言,可大大減少用工量,解決採棉用工瓶頸,這也是現在越來越多的棉農選擇機採棉的主要原因。
據悉,新疆作為我國三大產棉區之一,棉花總產量約佔全國的三分之一,是我國最大的優質商品棉生產基地。2010年新疆地方棉花種植面積在2000萬畝左右,總產量達250萬噸以上,而地方與兵團機採棉種植面積已達400多萬畝,其中沙灣、博州、阿克蘇等地方機採棉面積達到153.48萬畝,完成機採33.3萬畝;兵團則採收了385萬畝,佔兵團棉花總面積的一半。明年,機採棉的種植還將有望增加不少。
新疆新建現代農業工程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閆新軍說,今年棉花採收季公司首採了96萬畝機採棉田,復採了16萬畝棉田,比去年增加近兩成。
閆新軍所在的公司作為全疆乃至全國擁有採棉機數量最多的農機服務為主體的專業化農業工程公司,僅今年就進口120臺採棉機,目前擁有的採棉機數量已經達到了338臺,其中迪爾、凱斯進口機共有298臺,還有40臺國產貴航機,採棉季全部採棉機都租賃出去了。
新疆萬達現代農業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裝備部經理俞天柱介紹,近幾年機採棉在兵團推廣比較好,兵團機採棉種植面積已經超過了一半,市場需求擴大。今年,該公司採棉機也從原先不到100臺,增加到現在的200多臺,預計今年11月中旬就能完成農七師、農三師、農一師等機採棉收割。明年他們可能還會增加進口採棉機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