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光伏産業發展告急 技術革新或成“救命稻草”

時間:2012-09-24 11:01   來源:四川日報

  一度風生水起的成都光伏産業正面臨嚴峻考驗。9月20日,國家統計局成都調查隊披露專項調查結果:成都市的光伏産業正遭遇産能過剩、價格暴跌等帶來的困境。調查結果認為,“自救”首先是要通過技術革新,降本增效。“不妨加快新技術材料的研製和引進,提升自身競爭力。”

  生存告急

  內憂外患産業前景“變天”

  2007年,成都光伏産業曾到達巔峰期,在90%産品暢銷歐美市場的背景下,成都市光電子産業規模以上主營業務收入高達71.4億元,並迅速形成了以高新區、雙流縣、新津縣為主要載體的光電光伏産業聚集區。但2011年底以來的歐美相關制裁,使整個中國光伏産業迅速露出技術落後、本土市場弱小、抗風險能力不足等問題。

  最大的問題仍是産能過剩。據不完全統計,全國156家電池組件企業在去年的太陽能電池産能已超過35GW,預計今年産能在40GW以上,而全球的預計需求量也就20GW。

  “國內40多家多晶硅企業除6至7家上市公司外,其餘已陷入全面停産狀態。成都企業也不例外。”調查報告以成都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銷售價格為例,“去年1月份的硅片售價為5.74元,今年3月份已跌至1.75元,其餘材料和組件的售價也慘跌,企業目前正面臨生存挑戰。”

  長期依賴補貼,也使企業在面臨市場震蕩時,喪失有效的競爭力。目前,成都的光伏企業中,除了較大的企業有不斷進步的技術革新,且做好了裁員準備來躲避風險外,大部分小企業包括上游多晶硅企業已岌岌可危。

  此外,資金緊張、債臺高築也成為光伏企業的鬧心難題,一些企業甚至出現了供貨商堵門索債的情況。

  秣馬厲兵

  技術革新有望度“酷寒”

  新興産業發展,必將面臨企業和市場逐步洗牌帶來的陣痛,但也有企業將其視為機遇。成都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負責人就認為,“這是秣馬厲兵的有利時機。”

  但如何能夠掌握更多的核心技術,以提高國際競爭力、提升市場份額?調查報告認為,成都光伏産業有望通過“三招”翻身。

  首先是進行技術革新,以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必須要發展新光伏發電技術,通過進一步提高光伏電池的單位面積發電量,降低單位面積發電成本。”報告認為,地價已成為影響發電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新技術材料的研製和引進也是提升自身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其次,在外需不足的情況下,擴大內需,進行市場自救。報告建議本土企業加強電網建設,使之與光伏産業的快速發展相匹配,尤其是在西昌等適合發展太陽能電力的地方,努力擴大內需,優先消化國內庫存,保證資金及時回流,減少企業生存的資金壓力。

  政府也需匹配專業的政策引導,比如鼓勵地方供電公司參與光伏發電項目的建設和前期工作,或者利用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專項基金,對那些按計劃淘汰落後設備的企業提供優惠利率貸款等。(記者 顏婧)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