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業進入長期衰退?廣州業界大佬稱言之尚早

時間:2013-01-16 15:28   來源:羊城晚報

  有業內大佬稱,廣州百貨業多擁有自有物業,抗風險能力強,今年8、9月會迎來春天

  “我父母都五十多歲了,現在也趕時髦,買衣服都是去百貨試好後網購。”市民陳小姐的此番話給最近在百貨業內盛傳的衰退潮言論再添注解。然而,在昨日有專家對羊城晚報記者提出:“中國百貨業已經渡過成長期進入中長期的衰退期”的觀點後,廣州百貨業人士指出,廣州百貨業獨有的優勢令自身的抗打擊能力增強,“觸底反彈”的春天將至。

  百貨業去年人流負增長

  日前,由百貨連鎖巨頭百盛(03368)公佈的第三季報再次引發了中國百貨業衰退論,據悉,百盛2012年第三季盈利倒退42﹒3%至1.49億元。隨後,瑞銀中國內地/香港消費品研究分析師梁裕昌表示,中國百貨業未來幾年店面增長還會維持在20%以上,但百貨業的銷售額應該不會回到20%的增長。梁裕昌指出,百貨業2012年出現店內人流量負增長,原因一方面是被新出現的綜合商場分流一批老百貨店客流;另一方面老百貨店基本沒有或有少量停車位,也導致部分老百貨店人流量下滑。

  “我認為中國的百貨業態已經進入中長期衰退,不會短期復蘇。”廣東商學院流通業研究所所長王先慶表示,中國的百貨業不再會有高成長,整個業態在中國處於老化期。

  廣州百貨靠自有物業博“反彈”

  廣州的百貨業也有同樣遭遇,羊城晚報記者了解到,廣百的北京路店、廣州友誼的環市東店、天河城百貨的天河城店以及摩登百貨的崗頂店,這些廣州主力百貨的總店在停車方面確實比新來者要弱勢。“但應該注意到的是這些百貨的總店都是自有物業,這對於百貨來説無疑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有廣州資深百貨業人士認為,百貨業在中國的衰退在不同的區域表現不同,而就廣州而言,衰退言之尚早。

  “看2012年廣州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經達到5977億元,而廣州的廣百、友誼、天河城百貨、摩登百貨等多家百貨2012年的總銷售額不過200億元左右,約佔3%。”有廣州百貨老總對記者表示,廣州百貨業的蛋糕本來就不大,所以外來的競爭對手至今只有王府井百貨一家門店。而環顧北京、上海、武漢、成都外來百貨者居多,而且多是租賃形式,這些百貨在經濟寒風中抗風險的優勢沒有廣州本土百貨強。廣百股份的CEO黃永志甚至樂觀地預測:“今年8、9月後百貨業會迎來春天。”

  社區購物中心將是發展方向

  當然,由於毗鄰香港和本身的天氣原因,廣州想做大國際一線商品的市場願望很難快速實現。加上網購衝擊,對於傳統的聯營扣點的百貨盈利模式造成很大的影響。廣州百貨業最終也難逃“命運的安排”。

  如何應對?王先慶認為,將來中國的零售業態的主流將是社區購物中心和便利店。而中國的百貨業轉型的方式大概有四種,第一種是小一點的轉成超市,或超市化的大賣場。第二,大一點規模轉成購物中心,加入電影院、娛樂場所、餐飲。第三種是把百貨業分成樓層的市場,成為大型專業性市場品牌市場。第四,一些百貨店轉成類似于綜合性寫字樓之類。王先慶表示:“個性化和差異化的道路將是百貨業轉型的方向。”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