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浙、蘇三經濟大省的轉型升級攻堅戰

時間:2012-12-05 16:28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style type="text/css">

</style>
<p>  十八大會議期間,在人民大會堂的廣東廳、浙江廳、江蘇廳裏,“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成為廣東、浙江、江蘇代表團的最重要議題。這些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正在努力探索經濟轉型升級的不同模式,尋求繼續領跑下一輪經濟繁榮的出路。</p>
<p>  在這些代表團小組討論建設的語境中,很少再聽到GDP、經濟增長競爭的説法,頻繁出現專利申請量和批准量、科學發展總水準排名、研發投入比重、科技進步貢獻率的對比等指標數據。語境變化的背後,或是發展觀念真正的蛻變。</p>
<p>  與轉型陣痛同時並存的,是新的崛起的希望。</p>
<p>  <strong>廣東:攻堅進行時</strong></p>
<p>  要牽住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這個牛鼻子,使政府職能錯位的正位,越位的歸位,缺位的到位。——廣東省省長 朱小丹</p>
<p>  過去的5年,被廣東省省長朱小丹形容為“廣東歷史上發展最好的5年”。</p>
<p>  朱小丹給出一組證明數據:2007—2011年,廣東三大産業的比重由5.3:50.4:44.3調整為今年底的5:49.7:45.3;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68.3%提高98.2%;高技術産品産值佔工業總産值的比重由30.4%上升到34.4%;加工貿易當中委託設計加自主品牌生産方式出口占比提高到45%;專利申請量和批准量分別年均增長18.2%和48.9%,位居全國第一位,國際專利的申請量超過了全國的50%……</p>
<p>  “所有這些數據,都能夠反映我們轉型升級所取得的實際成果。”朱小丹説。</p>
<p>  他坦陳,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在廣東暴露得更早、更充分。</p>
<p>  “目前我們已進入轉型升級的攻堅階段。”朱小丹將轉型升級形容為一場關係廣東全局和長遠發展的硬仗。</p>
<p>  深圳市市委書記王榮表示,要加快發展新興戰略性産業,為推動發展方式實現根本性轉變贏得主動權,“我們的研發投入比重達到了世界先進水準,萬元GDP能耗、水耗在全國處最低水準。”</p>
<p>  在製造業重地東莞,轉型升級是更緊迫的課題。廣東省省委書記汪洋曾説,東莞轉型升級成功之日就是廣東科學發展勝利之時。東莞市市委書記徐建華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説:“值得欣慰的是,儘管我們的經濟增長速度在全省落後,但在逐漸回升,更重要的是,體現發展品質的一些重要指標也在好轉。”他舉例,1—9月份,東莞的專利申請量、專利授權量分別排廣東省的第二、第三位;GDP增速雖靠後,但城鄉居民收入增長速度卻名列前茅。</p>
<p>  東莞提出了“三重建設”,即重大建設項目、重大發展平臺、重大科技專項。在徐建華看來,東莞的企業是“滿天星斗,缺乏明月”,要通過“三重”搞一些骨幹項目,撐起一片天。目前為止,項目已簽約1025億,“未來兩三年內,這是我們政府推動經濟發展的後盾。”</p>
<p>  “當前的改革還是要從政府的自我革命做起,以政府職能轉變,引領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等各項改革。”朱小丹説。</p>
<p>  十八大召開前夕,《國務院關於同意廣東省“十二五”時期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先行先試的批復》正式下發。國務院正式批准廣東省對100項行政審批事項作出調整,包括在廣東省區域內停止實施66項行政審批事項,34項行政審批事項同意下放管理層級。</p>
<p>  朱小丹表示,要牽住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這個牛鼻子,使政府職能錯位的正位,越位的歸位,缺位的到位。</p>
<p>  廣東期望以政府的轉型再次激發市場活力,實現經濟轉型。</p>
<trs_page_separator>
</trs_page_separator>
<p>  <strong>浙江:主推四大國家戰略</strong></p>
<p>  浙江在花大力氣破解制約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轉型升級的體制障礙。——浙江省省長 夏寶龍</p>
<p>  浙江省省長夏寶龍引用中科院發佈的《中國科學發展報告》説:2010年和2011年,浙江科學發展總水準位居全國第四位;2011年浙江的GDP品質指數僅居北京、上海之後,位列全國第三。</p>
<p>  夏寶龍表示,浙江把調整結構作為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主要途徑,把創新體制機製作為推進轉型升級的根本動力。“浙江在花大力氣破解制約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轉型升級的體制障礙。”夏寶龍説,浙江已開展了四輪審批制度的改革,改革後,省級重點項目的投資審批速度提高了34個工作日,下放了406項省級經濟社會管理的許可權。</p>
<p>  當下,包括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舟山群島新區、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在內的四大國家戰略是浙江省主推的重點。浙江省希望通過“四大戰略”的改革著力解決長期以來存在的結構性、體制性、素質性問題。</p>
<p>  在經濟體制改革中,金融體制改革無疑佔據著重要地位。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受到全國關注。</p>
<p>  過去30多年裏,溫州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區,創造了溫州模式。如今,國務院將溫州確定為全國首個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溫州將在新一輪改革發展中承擔更重的任務。</p>
<p>  根據中央給出的整體方案,圍繞著解決“中小企業多、融資難,民間資金多、投資難”的“兩多兩難”問題,溫州將著力構建多層次、良性競爭的金融體系,培育地方資本市場。</p>
<p>  根據溫州市委書記陳德榮介紹,目前開業的小額貸款公司已達30家,另有22家正在籌建,開業的村鎮銀行已達6家。“溫州的民間資金較多,我們同時向全國各地擴張村鎮銀行體系。”他同時透露,中小銀行等金融機構將大量吸收本地民間資本來進行改革。“除小貸公司轉為村鎮銀行之外,以民間資本控股地方法人銀行方面,也有重大進展。溫州11家農村合作銀行,最近已有2家改制方案確定。今年年底到明年,其餘9家也將會以民間資本控股的方式進行改制。同時溫州的地方銀行也會走這條道路。”</p>
<p>  已公佈的溫州金融改革實施細則中稱,支援民間資金參與地方金融機構改革,鼓勵民間資金根據有關規定發起設立或參股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組織。</p>
<p>  此外,陳德榮還透露,溫州方面正在與上海證券交易所進行合作,以推動溫州的中小企業從家族式向現代企業制度改革,最終使更多企業進入資本市場。雖然事實上,溫州的中小企業上市的意願並不十分迫切。</p>
<p>  溫州市金融辦主任張震宇曾在去年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採訪時表示,溫州市政府已經劃出大片土地來規劃建設一個金融集聚區,“所有的金融機構都集中在一起,把全國乃至世界的溫州人都請到這個樓裏來。”</p>
<p>  但溫州現有的平臺、空間、環境,是否能與城市戰略地位的提升、經濟轉型升級的需要相匹配,這是個問題。</p>
<p>  “當然,任何一項改革都不可能是單兵突進,都需要綜合配套。”陳德榮説。</p>
<p>  <strong>江蘇:人才優勢超越政策紅利</strong></p>
<p>  我們未來的發展仍然充滿挑戰,比較突出的是經濟結構性矛盾、資源瓶頸約束和生態環境壓力。破解這些難題,關鍵要靠創新驅動。——江蘇省省委書記 羅志軍</p>
<p>  相比廣東和浙江,江蘇省缺乏像國家級新區那樣顯赫的國家戰略政策紅利。但江蘇的優勢在人才,尤其具有海外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優勢。</p>
<p>  “十二五”期間,江蘇省提出要重點實施“八項工程”,其轉机型升級工程、科技創新工程位列其首。</p>
<p>  江蘇省省委書記羅志軍介紹,今年江蘇的經濟總量將超過5萬億元,每人平均地區生産總值將超過1萬美元。從産業結構看,比例更趨合理,高新技術産業佔工業比重達到35%,服務業佔比達到42.6%。</p>
<trs_page_separator>
</trs_page_separator>
<p>  僅以南京為例,今年前三季度,南京的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逆勢增長17%,其中智慧電網、軌道交通、生物醫藥等産業産值增幅均超過25%,軟體資訊服務業産值增長甚至超過43%,均高於工業産值12%的平均增幅。</p>
<p>  “但如果以現代化程度較高的先進國家為參照係,我們未來的發展仍然充滿挑戰,比較突出的是經濟結構性矛盾、資源瓶頸約束和生態環境壓力。破解這些難題,關鍵要靠創新驅動。”羅志軍説,江蘇省的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了55.2%,區域創新能力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p>
<p>  南京市市委書記楊衛澤表示,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經濟轉型,進而推動城市轉型,最終打贏轉變發展方式這場硬仗。</p>
<p>  毫無疑問,這場硬仗的核心在人才。</p>
<p>  江蘇省實施了“萬名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在海外人才的引進上明顯走在全國的前列。以蘇州為例,官方數據顯示,蘇州人才總量增長率連續9年保持在15%以上,高層次人才數量增速連續6年保持在20%以上,已有30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無錫也推出了“530計劃”(用5年時間引進30名海外領軍創業人)。</p>
<p>  事實上,早在2003年前,時任江蘇省省委書記的李源潮就曾作為江蘇的“形象大使”,先後兩次率團專門到韓日、北美地區招聘人才。在招聘過程中,他不遺餘力地宣傳江蘇,多次到招聘現場和留學生交談,鼓勵他們回國創業。</p>
<p>  後來擔任中組部部長時,李源潮曾表達過這樣的理想:未來10年、20年,長三角特別是上海周圍,能不能成為世界上科技創業最活躍的地區之一?</p>
<p>  若這一理想能實現,蘇南當走在前列。 </p>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