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粵瓊海洋區劃獲批 國務院1個月批復11區劃

時間:2012-11-07 14:28   來源:人民網

  被譽為“中國經濟新增長點”的海洋經濟又有新動向傳出。11月6日,國務院一天之內批復了上海、廣東、海南三地海洋功能區劃。這是繼今年10月16日密集發佈天津、遼寧、河北和江蘇等省市的海洋功能區劃批復之後,國務院又一次發佈與海洋功能區劃有關的資訊。

  “這表明瞭國家相關部門對沿海開發和海洋經濟的重視,也是目前經濟形勢下必然要公佈的舉措。”區域經濟專家徐長樂昨日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一方面,在傳統的製造業等領域暫時‘失效’後,地方政府可借海洋經濟進行産業轉型等,通過在海洋領域的大規模投資,激發自身發展的積極性;一方面,區劃的發佈也含有一定的政治和外交目的,即通過此舉宣示中國對東海和南海等爭議地區的主權。”

  1個月批復11區劃

  “海洋功能區劃”已從全國細化到地方。

  國務院在海南《區劃》中表示,到2020年,海南省建設用圍填海規模控制在11150公頃以內,海水養殖功能區面積不少於40萬公頃,海洋保護區面積達到管轄海域面積的5%以上,近岸海域海洋保護區面積佔到11%以上,近岸海域保留區面積比例不低於10%等。

  在專家看來,強調“圍填海合理控制”等目標並不意外。

  因為,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國合會)曾預計,中國圍填海所造成的海洋和海岸帶生態服務功能損失達到每年1888億元,相當於目前國家海洋生産總值的6%。

  與海南《區劃》相似,上海《區劃》和廣東《區劃》也都提到了“圍填海規模”、“海水養殖功能區”等。但具體的數字與海南存在差異。比如,廣東《區劃》稱,到2020年,全省建設用圍填海規模控制在2.3萬公頃以內,海水養殖功能區面積不少於25萬公頃;上海《區劃》則強調,到2020年,全市建設用圍填海規模控制在2300公頃以內,海水養殖功能區面積不少於600公頃,河口海洋保護區面積不少於12.3萬公頃等。

  值得注意的是,算上上海、廣東和海南這三地的《海洋區劃》,國務院在1個月之內批復了11個與海洋區劃有關的資訊。此前在10月16日,國務院密集批復了天津、河北、遼寧、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西這8個省市的海洋功能區劃。

  力抓海洋經濟

  在一位券商分析師看來,國家密集批復海洋功能區劃,是國家相關部門力抓海洋經濟的重要體現。

  該分析師昨日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説,“海洋經濟一直被沿海城市作為新的經濟增長極對待。比如,在今年11個海洋功能《區劃》之前,從建立海西經濟區開始,山東提出了打造‘藍色經濟’,江蘇制定了海洋經濟利用的具體規劃,上海一直強調‘國際金融航運中心建設’,浙江、廣東和福建也都強調了海洋經濟在未來發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區劃》的出現符合大勢。”

  信達證券也認為,海洋經濟發展將成為沿海各省未來發展的重要支柱,所以沿海省份出現了海洋投資熱潮。“海洋經濟涉及漁業開發、船舶製造、高端海洋裝備、臨港産業群的建設、海水淡化、海洋化學和海洋生物醫藥等,覆蓋的範圍非常廣,涉及到第一、第二和第三全産業鏈。”徐長樂表示,“與此同時,自2008年金融危機開始,原先依賴外貿出口的沿海省份都喊了經濟轉型的口號,而資金和技術均密集的海洋經濟和海洋産業,自然成為沿海省市的首選。”

  徐長樂認為,各地區劃的另一個作用是“宣示中國對東海和南海的主權”。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所長鬱鴻勝曾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在中國的海洋戰略中,如果沒有相關的規劃,渤海、黃海、東海乃至南海都是處於相對“靜止”或割裂的狀態,而與此同時,中國的海洋主權也愈發遭遇到來自外部的威脅。他表示,在外部爭端尚無法解決的同時,不如先從內部著手,將本國可以利用的海域先利用起來,然後以中國內部的發展實力為基礎,爭取中國在國際上的海洋話語權和國家利益。(《國際金融報》記者 黃燁)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