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超市”義烏為外商投資積極營造“軟環境”

時間:2012-06-13 13:39   來源:新華網
<style type="text/css">

</style>
<p>  在被稱為“全球最大小商品集散地”的浙江義烏小商品市場,印度商人尼克像往常一樣,與相熟的做相框生意的本地老闆用中文寒暄,聊天中便簽下一筆訂單。</p>
<p>  説得一口流利漢語的尼克來自印度古傑拉特邦巴羅達市,已經在義烏生活了9年。此前,他在廣州一家外貿公司代表處工作。“選擇義烏,是因為它有一個巨大的市場,貨源非常豐富”。</p>
<p>  像尼克一樣常駐義烏的印度商人有上千人。據統計,2012年1-5月,印度籍擁有簽證和居留許可數為1178人,入境達13311人次,超過伊朗、韓國躍居義烏常駐外商出入境人數的第一大國。</p>
<p>  原本是衝著義烏市小商品城的各類産品種類豐富、集中程度高、薄利多銷等外貿商品優勢而來,來到義烏後,尼克才欣喜地發現,作為外商,他享有的還有多種開放的優惠政策、便利的生活和良好的經營環境。</p>
<p>  在這個日均客流量21萬人次的市場裏,來來往往的外商成為“獨特的風景”。據義烏市工商局最新統計,截至2012年5月,在義烏設立的外商企業代表處達到2996家、外商投資公司381家、外商投資合夥企業710家。常駐義烏的境外人員已達2萬餘。</p>
<p>  在義烏本地人眼中,那些或金髮或黑膚的人是這個城市生活的重要構成,他們甚至能清楚地指出部分外商居住的片區:市場附近的義駕山社區、城東的雞鳴山社區以中東人為主,東洲花園小區則是韓國商人聚集區。</p>
<p>  毗鄰住宅區的是一條條美食特色街。由於中東人眾多,“中東街”至今仍然是外商最密集的社交場所;異域風情街則散落著不少原汁原味的印度、韓國餐廳。“成片的生活區是自然形成的,但人們的生活並沒有被隔開。”義烏人黎玲説,義烏是座沒有“圍墻”的城市。</p>
<p>  越來越讓外商舒心的還有義烏的經營環境。在國際貿易服務中心大廳,每天都有上千不同膚色的外國客商與各個涉外服務窗口工作人員諮詢交流。</p>
<p>  “今年初義烏政府設立了這一涉外政務服務平臺,整合了義烏市公安局、人力社保局、商務局、外僑辦等7個部門98項涉外服務項目,實現了義烏政府管理許可權內所有涉外服務項目的集中,並以窗口化受理方式對外服務。”義烏市涉外服務中心主任陳林瑞告訴記者。</p>
<p>  “在一個地方,就能辦好所有的事情,義烏政府服務越來越貼心了。”印度商人達斯瓦尼説,義烏國際貿易服務中心是大多數外商對“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最直接的認知。</p>
<p>  一些在義烏生活十幾個年頭的外商最容易發現市場上的細微變化:義烏市場的變化不僅在於快步敞開了市場,更在於接軌國際的規範化競爭機制。</p>
<p>  然而,義烏市場上的一些商業風險仍然存在。長期盛行的“賒賬”經營缺乏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保障。在部分國家政局動蕩、國際經濟形勢趨緊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外商欠款離境的事情時有發生。</p>
<p>  2010年開始,義烏市公安局經濟案件偵查大隊已與小商品市場共同開發了“義烏經濟案件預警平臺”。中隊長龔衛東告訴記者,商戶一旦發現交易過程中有問題或付款異常的外貿公司,可以第一時間登陸平臺發帖反映,以便警方介入,對存在逃匿、詐騙風險的外商做出預警,減少交易風險。目前,預警平臺已成功防範和偵破了28起特大合同詐騙案件,為市場經營挽回損失8000多萬元。</p>
<p>  “貿易是雙方互動的行為,在義烏這塊外商投資的樂土上,外商也應該主動從交易行為上規範自己,才能讓互惠互利更長遠。”尼克説。 </p>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