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最新動態
農業交流合作
相關評論
政策法規
海峽兩岸農業
合作試驗區
臺灣農民創業園
島內農業概況
網上展廳
友情連結
重慶臺灣農民創業園
中華食物網
海峽農業網
字號:
獨家探訪首批“登陸”臺灣大米産地

  時間:2012-07-31 10:27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臺北7月30日電 (記者 齊湘輝 陳鍵興)大陸方面上月宣佈允許臺灣大米輸往大陸,本月26日首批出口大陸的臺灣大米運抵福建。這批大米的包裝袋上印有“臺灣鄉情米”的字樣,而內裏盛著的是臺灣百姓最喜愛的品種——“臺稉九號米”。

  新華社記者日前專程來到這首批“登陸”臺灣大米的産地——彰化縣埤頭村,在田間地頭走訪了當地稻米産銷班的農民同胞,還對輸出這批臺灣大米的聯米企業負責人進行了採訪,實地了解優質臺灣大米的“身世”。

  臺灣當局農業部門今年上半年所做的調查發現,臺灣百姓最愛吃的稻米品種就是“臺稉九號米”,其因米粒透明飽滿、黏性佳、口感好而備受青睞。

  是什麼造就了“臺稉九號米”的獨特口感?埤頭村稻米産銷班第一班班長徐新來告訴記者,天、水、地這三個因素缺一不可,臺灣獨特的海洋性氣候、濁水溪的水以及當地獨特的“黑土”都是造就這臺灣稻米黃金品牌缺一不可的條件。

  種了25年田的徐新來所在的産銷班第一班種了三四十甲(每甲合0.9699公頃)的“臺稉九號米”,今年第一期的稻穀已收割完畢,現在地裏剛剛插上第二期的秧苗。

  一望無際的稻田裏,一排排整齊的綠苗在風中輕擺,生機盎然。得知大陸同胞現在也有口福享用到自己種的大米時,這位憨厚的臺灣農民開心地笑了:“很高興啊!這麼好的大米,不僅我們吃得到,也要對岸的鄉親吃得到嘛!”

  首批“登陸”的臺灣大米是大陸中糧集團向臺灣聯米企業採購的。臺灣聯米企業通過成立産銷班、輔導農民進行“契作”經營、對農業進行企業化運作等,將“臺稉九號米”打造成為最受臺灣民眾喜愛的稻米品種。

  “‘臺稉九號米’是好吃,但一開始大家並不愛種,因為這個品種很‘嬌氣’,産量低。後來,聯米企業開始改良,根據當地氣候條件調整栽培時間,用有機肥料改善土壤。現在,1公頃地能出産7000多公斤,銷路很好,大家都很滿意!”埤頭村稻米産銷班第三班班長吳國銘説。

  作為臺灣有百年曆史的稻香世家,聯米企業2001年開始在埤頭鄉“契作”了1000多公頃農田,通過産銷班將農民組織起來,不僅為農民提供優質秧苗並回購稻穀,還以企業的標準化、專業化要求嚴格管理農民,幫助農民提升種植技術。

  聯米企業董事長莊麗珠告訴記者,産銷班會挑選願意配合企業的農民,因為要培育出合乎規範的“臺稉九號米”等高品質大米,聯米要求非常嚴格。

  “先從田間管理開始,産銷班要聽從聯米的專業化要求,定時定點從事播種、施肥、收割等。此外,産銷班的班員必須參加許多訓練課程,包括到各地去觀摩,每個月都要上1到2堂課,一年要有16個小時的教育訓練。”莊麗珠説。

  據了解,擺進大陸超市的每一粒“臺稉九號米”,都要經過選種、育種、專業種植、收割、烘乾、低溫冷藏等繁複工序,才有資格進入聯米企業設在埤頭村的實驗室,接受從規格到水分、口感、新鮮度等多項檢測,符合要求的大米才能出貨。

  在聯米的“品質保證實驗室”裏,記者見到十多臺從日本進口的專業儀器,有精白度計、谷粒判別機、鮮度判定器、米粒食味計、米粒透視器、食味分析器、農藥殘留檢驗器等,以精準的數據分析確保大米的品質。

  “我們的米粗糠烘乾後立即保存在15攝氏度的低溫倉庫裏,以保障不被氧化,能保持新鮮度和含水量。通過嚴格檢驗後,確保沒有農藥殘留,安全美味,每一粒米都是‘模範米’。”莊麗珠自信地説。

  “我們出産的大米有點黏又不太黏,我們想用這一顆顆好吃的大米黏住全球華人的胃。將來,我們希望有更多品種和數量的臺灣大米在大陸市場銷售,讓留著相同血液的中國人吃到同樣好吃的大米。”莊麗珠説。

 
編輯:米廣強    
 
相關新聞
臺灣“平價”香蕉上海市場大賣       北京懷柔農民合作社與臺企簽約 攜手開拓寶島市場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