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最新動態
農業交流合作
相關評論
政策法規
海峽兩岸農業
合作試驗區
臺灣農民創業園
島內農業概況
網上展廳
友情連結
重慶臺灣農民創業園
中華食物網
海峽農業網
字號:
福建加快國家葡萄産業技術體系建設助農增收

  時間:2011-07-25 15:18    來源:福建新聞網     
 
 





  福建新聞網7月23日電(黃獻光)來自福建省農科院消息,日前,國家葡萄産業技術體系福州綜合試驗站相繼在福安坂中、建陽莒口等5個示範縣揭牌成立工作站和示範基地,加快推進福建葡萄産業技術體系建設,推廣適合南方高溫高濕氣候的葡萄栽培新技術,力助福建30萬葡萄産業鏈從業農民增收致富。

  依託福建省農科院果樹所建設的國家葡萄産業技術體系福州綜合試驗站,主要承擔福安、建陽、建甌、順昌和三元等5個縣(市、區)葡萄主産縣的科技支撐工作,是國家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體系由農業部、財政部等聯手打造,是我國為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增強農産品市場競爭力而設立的一項惠農增收工程。該工程選擇葡萄等50多個農業産業開展技術體系建設試點,每個試點産業均有一支服務國家農産業發展目標的科研隊伍。

  福州綜合試驗站站長雷龑博士介紹,國家葡萄産業技術體系專家團隊主要開展示範縣産業技術需求調研,開展南方葡萄病蟲害防治、避雨設施栽培、産期調控等方面的科技支撐研發與推廣,扶持葡萄專業技術協會,加強果園栽培管理的技術培訓,做好葡萄科技減災和運銷加工的技術指導,力助農民依靠增收致富。

  種植葡萄24年的建陽市良種繁育場負責人葛寶生告訴記者,儘管種植“巨峰”葡萄每畝純收入只有3000~4000元,改種“紅地球”葡萄(俗稱美國提子)每畝純收可達到1萬元,但需要採用避雨設施栽培,每畝鋼架雨棚需要投入成本2萬元,風險大,如果沒有強大的技術後盾,我們農民是不敢冒險嘗試。

  據了解,南方高溫高濕氣候造成種植“紅地球”葡萄“霜霉病”普遍嚴重發生,使用農藥防治帶來食品污染,在果穗成熟期容易遭遇雨天,造成裂果減産減收。

  投資成本高企、栽培技術瓶頸成為農民增收的“攔路虎”。“去年福建省農科院‘雙百’行動專家來建陽指導,今年在我場設立國家産業技術體系避雨栽培示範基地,福建農科院專家組經常來現場指導,相繼解決了避雨栽培設施建設規範、減輕夏季高溫葡萄日灼病發生的果園管理技術、果園草生栽培和節水灌溉技術、拉長果穗的增産配套技術等。有了技術保障,種植葡萄就像吃了‘定心丸’。我投資150萬元建設的高標準避雨大棚栽培‘紅地球’葡萄,目前産地每公斤批發價10元,預計3年可收回全部投資並實現贏利。”

  葡萄已成為促進福建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主導産業。據了解,目前福建省種植葡萄12.5萬畝,從事葡萄種植、運銷、加工等相關産業鏈約30萬人。其中福安市種植葡萄4萬畝,年産量5萬噸,年産值2.8億元, 2萬戶農民從事葡萄生産,2千多人從事葡萄産前産中産後服務,近10萬人從葡萄産業中受益。(完)

【編輯:】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濰坊壽光臺灣漢光簽合作協議 濰臺農業合作結碩果       中國東北“糧倉”致力於“以水興糧”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