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勝雄:優勢互補是兩岸企業互利雙贏的必經之路

時間:2012-09-19 14:15   來源:台灣網

  海峽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19日上午9時在南京紫金山莊會議中心紫金廳舉行開幕式。臺灣工業總會理事長許勝雄出席了開幕式並演講。(台灣網 王偉 攝)

  台灣網9月19日消息 海峽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19日上午9時在南京紫金山莊會議中心紫金廳舉行開幕式。臺灣工業總會理事長許勝雄出席了開幕式並演講。許勝雄説,當前,臺商在中國大陸的佈局,面臨著一些挑戰和困難,因為有很多中小企業還處於加工貿易型這種比較傳統的製造思維,採取密集的勞動力運作,迫使臺商更加需要開展轉型升級的工作。實現兩岸優勢互補、資源共用,是兩岸企業邁向策略聯盟、互利雙贏的必經之路。以合作取代競爭,以互補取代對抗,以雙贏取代聯合,這是未來兩岸産業發展的重要選項。

  許勝雄表示,兩岸雖然有發展上的差異,但是中華民族和諧的文化依舊是兩岸共同追求的目標。他説:“我歸納臺灣有‘四化’即:視野國際化、人才優質化、經營效率化、研發專業化。中國大陸有‘四力’,即:策略前瞻力、高效執行力、品牌發展力、內需市場力,所以兩岸的經貿互補、互利是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支架。而轉變經濟增長的方式,調整産業結構,已經成為兩岸企業推動宏觀政策的共同交集。

  許勝雄認為,過去以成本代工製造的經營模式已經過時了,以價值、文化、品牌為導向的發展模式應該是兩岸企業的努力方向。在兩岸經貿整合的同時,中華元素加上全球的思維等於未來的趨勢。中國大陸的發展力加上臺灣的傳承力,應該等於大中華的影響力。而經營的硬實力加上管理的軟實力,應該等於企業的永續力。這三個公式應該可以讓兩岸企業邁向世界級。

  許勝雄表示,兩岸在交流不斷擴大和加深的同時,當然需要去解決去面對一些問題。從2008年海基會、海協會恢復了兩岸制度性協商以後,我們如何讓經貿更為正常化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2011年簽訂了ECFA以後,兩岸開放投資也有了非常大的改善。當然,隨著兩岸貨幣清算機制的即將生效,兩岸在人流、物流、金流,“三流”等方面依然可以建立一個穩健的平臺,相信這個平臺是可以創造雙贏以及繁榮的基石。

  許勝雄説,在2011年,臺灣提到了“黃金十年”,中國大陸有“十二五”的計劃,明確對未來的産業發展定調。臺灣發展願景一直以壯大臺灣、聯接亞太、佈局全球為目標,推動了很多的項目。而中國大陸的“十二五”規劃則以調結構、擴內需、穩成長為基礎。大陸強調了騰籠換鳥、退二進三,也就是中西部地區扮演産業承接存續移轉的基地。“十二五”推動期間,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也已經成為中國大陸産業政策的中心。

  許勝雄説,今天兩岸企業界的精英集合在一起,在紫金山峰會共同討論和交流,希望這一次論壇能夠給兩岸企業提供更清楚的思維和指引明確的方向,共同面對世界經濟低迷和歐債問題。這樣必然可以加速我們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打拼,共創富庶和繁榮。(台灣網記者 栗琰)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