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水産專家看好福建發展“海洋經濟”

時間:2012-09-17 09:5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福州9月16日電 (郭熙嬋)“福建海洋資源得天獨厚,發展‘海洋經濟’的思路是很有遠見的選擇。”臺灣海洋大學教授、臺灣水産學會理事長李國添在16日舉行的海峽兩岸水産養殖與種業學術研討會上如是説。

  當天,作為第七屆海峽漁業博覽會的重要活動之一,2012海峽兩岸水産養殖與種業學術研討會在福建福州舉行。本次研討會圍繞水産養殖與種業展開,來自閩臺兩地專家學者共議加快水産養殖與種業創新話題。

  本次研討會正值福建省出臺《加快海洋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背景下舉辦,對於福建“海洋經濟”的發展前景,來自臺灣的專家學者紛紛表示看好。

  “海洋漁業其實是最節能減碳的行業,既不佔用土地,也不浪費資源,相比其他農業而言,發展空間巨大。”李國添表示,福建省的自然條件本身就適合發展海洋經濟,有了政策的支援,相信會發展得更為迅猛。

  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副廳長陳澤鑾介紹,近年來,福建漁業總體水準居於全國前列,僅2011年,福建漁業總産量就達609萬噸,居全國第三位。

  “海峽兩岸的水産合作有著深厚的基礎和成功的經驗,特別是學術交流與合作方面一直走在兩岸農業合作的前列。隨著ECFA簽署生效,兩岸在水産各方面的交流必定日益頻繁。”陳澤鑾表示。

  李國添對此也表示了同樣的看法,他説,目前兩岸的水産業處於一種互補的狀態,加上閩臺兩地居民對於海鮮的共同喜愛,使得兩岸的水産合作存有巨大空間。

  李國添進一步舉例説明,例如臺灣在虱目魚的養殖上已進入永續階段,但大陸在這方面還處於空白,因此就虱目魚的養殖培育上,兩岸便可進行交流合作。另一方面,例如大陸的“大黃魚”在臺灣很受歡迎,但由於臺灣不具備養殖條件,因此,大陸“大黃魚”出口臺灣市場也很大。

  “臺灣漁民以前常説這麼一句話‘兩岸萬家燈火,同在一個海洋’,兩岸交流其實最早是從水産交流開始,希望這種交流合作能延續下去。”李國添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除了水産品的貿易往來,學術交流、科技合作也是日後兩岸交流合作的主線。

  本次研討會上,閩臺兩地近20位專家學者分別作了《臺灣水産種苗産業之現況與展望》、《壇紫菜兩種選育技術的研究》、《臺灣西南海域養殖長牡蠣成長之研究》、《大黃魚遺傳改良記住的研究與應用》等學術演講,併為促進海峽兩岸水産養殖的持續健康發展獻言獻策。(完)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