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品博覽會再熱京城

時間:2012-11-28 10:2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名品博覽會再熱京城“臺灣製造”魅力在哪?

  臺灣名品博覽會吸引了不少北京市民前來參觀,臺灣商品的新奇和精緻讓小朋友看得手舞足蹈。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種在機器裏的綠葉菜、能變身平板電腦的手機、不用戴眼鏡就能看的3D電視、來自深海的金槍魚肉松、為孩子特製的無糖餅乾……臺灣商品再次以新奇和精緻俘虜了北京人的心。上週四到週日,第二屆臺灣名品博覽會在北京農展館舉行。相比去年首屆展會每天4.5萬人次的盛況,本次觀展人流略有下降,但促成的商機卻更大,金額達1.8億美元。

  新概念大集結

  展會按主題分成多個區,“臺灣精品館”在其中最為耀眼,這裡薈萃了臺灣最新最富創意的科技。

  精品館墻上的兩塊42英寸電視,不需佩戴眼鏡就可以看到3D效果,幾個小朋友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抓畫面中的蝴蝶,撿落下來的金幣。

  華碩上個月剛上市的padphone2同樣引人注目,這是一台“變形手機”,不僅擁有4核處理器和1300萬像素的攝像頭,且只需嵌入配套的大螢幕即可變身平板電腦。

  一些産品很好地結合了科技與人文關懷。比如挂在安全帶上的疲勞偵測儀,通過監測駕駛員的心跳,可以及時發現駕駛員打瞌睡併發出警報;一件看起來很普通的T恤衫,卻是用12個回收塑膠瓶做成,易洗快幹免燙,製作過程低碳且有助於緩解白色污染,所以名字就叫“大愛衫”。

  除了科技新概念,還有文創金點。此次展會集中了大量富於設計感的瓷器、玉器、木雕及琉璃製品。嘉義木雕的野鴨和貓頭鷹生動可愛;檜木製成的“聚寶盆”,燈光下流露千姿百態的驚艷紋理;瓷器店一盞瓷燈亮起,即有美麗的桐花灑落墻上……

  主辦方介紹,本次博覽會可謂“優中選優”,在600多家報名的企業中,精選了250家企業來參展,因而展出的都是臺灣頂尖的産品。

  緊追綠色潮流

  當下,綠色健康生活成為大眾的追求。不少展商緊抓這一潮流,推出了新意與心意兼而有之的産品。

  一家名為“太平洋森活”的公司,展示了新穎的“植物工廠”機。這種機器形似冰櫃,四壁透明,櫃頂灑下明亮的燈光,櫃底白色泡沫板中長出碧綠可愛的蔬菜。現場負責人吉桂芳經理介紹説,泡沫板下是清水,加入營養液即可滿足植物成長需要。由於“植物工廠”完全避免了蟲害風險,蔬菜也就徹底告別了農藥。

  記者在現場看到,家用型的“植物工廠”只有微波爐大小,希望吃到親手所種放心菜的城市人,這回真的有了解決之道。

  賣糖果餅乾的“烘焙客”,受到小朋友和家長們的歡迎。因為餅乾是無糖的,奶糖由牛奶精煉而成,不像一般零食那樣易讓孩子“上火”。“做自己敢吃的食物,就是我們的宗旨。”總經理李坤芳説。

  宣傳臺灣綠色有機茶的展位引人駐足,不少市民聽了介紹後滿載而歸。展位負責人臺灣鵬景集團産業部經理陳景祝説,他們用天然硅藻土和甲殼素等原料替代化肥和農藥,改善土壤的同時有效防止各類害蟲侵襲。

  微笑和用心

  臺灣産品的親和力還來自業者的微笑和用心。和逸香檀的總經理吳耀昌,掏出小手電照著櫃檯上幾串紫檀手鍊,幫顧客細細分辨哪一串“金星”更多,包漿後會更加漂亮;在琳瑯滿目的鶯歌陶瓷展位,臺灣京瓷老闆陳柯安會給客人詳細講解,瓷器上美麗的結晶紋,是如何用1300攝氏度的高溫燒就,而燒制一般瓷窯不過1100攝氏度。

  本次展會首設“臺灣優質服務區”,帶來臺灣十大服務優良品牌廠商,如寶島光學、小林鐘錶等,都是以細膩精緻的服務軟實力出名。臺灣醫療美容業上次參展受到熱捧,這次如約再至,帶來美容SPA、微整型、美齒及健康檢查等服務。在“電波拉皮、指甲彩繪”等專區,女性顧客排起了長隊。

  主辦方統計,此次博覽會吸引了12.1萬人次,相比于上次的13.2萬略有下降。臺灣泰山食品公司的企劃專員鄭行秀説,去年參展最後一天她們公司的罐頭都已賣空,今年卻還剩下近一半。她分析,可能是因為許多大陸人如今都去過臺灣,因而臺灣産品相對而言不再那麼“稀罕”。

  實際上,幾乎所有接受記者採訪的公司都表示已在大陸有銷售渠道或設有分廠,這幾年兩岸互動的升級,確實已促成臺灣産品在大陸遍地開花。展會現場零售雖然下降,促成的採購合同卻大幅增多。據統計,此次促成商機11.2億元人民幣,超越上次的9.6億元。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