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今日女老闆跑路續:500萬高利貸導致瞬間崩盤

時間:2012-06-12 15:07   來源:人民網-中國經濟週刊

  500萬高利貸毀掉了山東“今日係”?

  山東女老闆“跑路”引發連鎖反應,

  多家金融機構深陷泥潭,政府表示“不能倒”


  李欣用了將近兩年的時間,為所有人畫了一張大餅;而徹底崩盤,只花了幾天。

  李欣,山東今日家居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山東今日”)、濟南今日家居製造有限公司(下稱“濟南今日”)、山東今日整合房屋製造有限公司(下稱“今日集房”)等公司的法人代表。其旗下還控制著巨龍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及今日咖啡、今日俱樂部等副産業。它們共同組成了李欣的山東今日係(當地人統稱為“今日家居”)。據媒體報道,今日係擁有兩大支柱性産業,一是軟床、沙發等家居産品,另一個是整合房屋。

  輝煌時,今日係在全國有136家經銷商,“我們的一張床最貴的賣到18萬元,實際成本只有幾千塊。經銷商到這兒提床的時候,都是提著現金,需要徹夜排隊。”今日係一位副總説。

  5月5日,因為債務問題心力交瘁的李欣,將公司委託給表弟管理後,悄然隱退。雖然人還在濟南,但“李欣躲債跑路”的消息不翼而飛,並迅速引發滿城風雨。

  數百名工人到府討要工資,多名債權人到其名下企業哄搶設備,還有人到法院起訴,旗下部分企業被查封。所有人都在找尋她,包括銀行行長、地方官員和民間放貸者等。

  此時,上海一家創投機構針對今日集房的包裝上市方案書已經擬好,只需李欣的簽字。

  讓這一切變為泡影的,是兩筆到期的高利貸,總金額500萬元。放在當年,只不過二十幾張床的價錢。

  瞬間崩盤

  5月29日,記者來到位於濟南出口加工區的今日係總部,廠門緊鎖。

  300多名今日係的員工聚在廠門口。他們告訴《中國經濟週刊》,年初至今,公司已經有四個多月時間沒有發放工資,共拖欠700余萬元。事實上,從年初開始,公司的訂單就在減少,工作的繁忙程度也大不如前。5月6日,李欣的表弟接手公司後,開始辭退員工,但大部分員工並沒有簽字同意。

  一位接近李欣的核心人士魯凡(化名)向《中國經濟週刊》透露,長期的融資壓力使李欣血壓升高,血壓達到150至210之間,4月底5月初幾乎不能正常工作。隨後,李欣將企業委託其表弟管理。此時公司已經陷入困境,包括自然人和融資租賃公司的多項借款已經逾期無力支付。“李總在委託之前,沒跟我們進行溝通,這是她的一貫作風。”

  李欣表弟主持工作後,第一件事就是召開公司大會,宣佈兩項決議:一是進行債權人登記;二是派人召集工人開大會,宣佈停發工資。

  對於上述兩項決議,上述核心人士頗有微詞:進行債權人登記,是宣告企業破産的象徵,引起了債權人的恐慌,形成擠兌;停發工人工資則意味著對外宣佈工廠停産,徹底沒有産能。這兩項決議激化了矛盾,加速了企業崩盤。

  據了解,李欣表弟是臺灣人,亦有資金借入今日係,最高時達千萬元。今日係一位高層透露,李欣表弟在接管公司後曾要求財務部門將資金打入自己賬戶,但被財務部門以不合規為由拒絕。管理今日係8天后,李欣表弟離職。他在電話中向《中國經濟週刊》表示,自己也是受害者,現在正急於趕回臺灣處理因借貸未收回引起的家庭矛盾。

  據魯凡介紹,上述兩項決定宣佈的第二天,即5月7日,今日係的一處車間就遭到了兩三撥不明身份、共300多人的哄搶。隨後,今日係遭遇危機的消息迅速在濟南城發酵。銀行、融資租賃、自然人等借貸群體將其訴至法院。

  記者在今日係總部看到,各個廠房與車間都被當地法院貼上了封條。查封法院並非一家,查封日期也不盡相同。

  據魯凡透露,法院查封李欣旗下公司9個賬戶時,賬戶基本上沒有現金,公司已經嚴重資不抵債。

  找錢!找錢!找錢!

  “李欣是一個資本運作高手。”一位機構人士評價説。

  從2010年9月28日今日集房成立開始,李欣似乎只在做一件事——借錢。在其之前主營業務——家居産業式微後,李欣將經營重點放在了發展今日集房上,並積極推動其上市。

  今日係一位副總告訴《中國經濟週刊》,2011年,由於整個傢具行業市場萎縮,公司每賣一張床要虧損1500元,生産積極性下滑。彼時,李欣正在全力發展今日集房,於是就決定將床的生産停下來。當時他勸過李欣,就算虧本也不能停,因為它能帶來現金流,每個月能賣到3000多張,回款特別快。對此,李欣並不認同。

  這位副總説,去年11月份,他發現李欣總是在忙著融資,也不管業務上的事情。就是“缺錢缺錢缺錢,李總到處找錢找錢找錢,不是和投資基金談,就是和個人談,內容都是資金的事情。”魯凡告訴《中國經濟週刊》,所有與今日係接觸的投資基金都是意向投向今日集房的。

  記者獲得的一份關於今日集房的簡介書中有如下描述:“今日集房”不是單一的商品,而是一種“標準化、模組化、工廠化、科學化、産業化”的整體整合建築解決方案。簡介書中還大量列舉了今日集房已經獲得的訂單及成就,比如稱已正式與日本某公司簽署合同,一期項目訂單為1.4億元,總項目約32億元,首批執行合同4000多萬元,並將於今年4月1日前交付使用。

  但魯凡告訴記者,今日集房與日本方面的項目是有,但距離成功還很遠,沒有資金往來,只是今日係做了個方案,得到了他們認可,還沒有正式簽署合同。

  記者從一家投資機構處獲得了李欣為其提供的帶有保密性質的企業資料。在資料中,李欣重點展示了山東今日、濟南今日以及今日集房的收益、負債、工商登記資料等。上述三家企業分別成立於2001年5月28日、2009年4月8日、2010年9月28日。註冊資本金分別為5000萬元、2000萬元、1000萬元。資料顯示,上述三家企業的法人代表均為李欣。這意味著上述企業互為關聯企業。“如果要推今日集房上市的話,這樣的企業架構比較方便通過內部關聯交易等方式做大做強今日集房的業績。”山東一位證券業分析人士説。記者梳理上述三家企業的報表發現,其中亦有不少關聯交易,體現在應付賬款和應收賬款項目中。

  而從上述三家企業的負債表來看,其與多家銀行發生的借貸主體大多數為山東今日,今日集房的負債率很低,是一個乾淨的殼。

  “今日集房”的新穎概念成為很多人或機構願意借錢給李欣的籌碼。但大多處於股權投資意向階段,並沒有實質性的入股。也有多家投資機構將現金注入今日集房,準備啟動股權投資。

  魯凡表示,公司已經接觸過PE、投行。上海一家投資基金針對公司上市的包裝,已經做好了前期的規劃方案。只要簽字,就可以啟動上市的步伐。

  事實上,今日集房在短期內並不能産生明顯效益。記者在一份針對今日集房2011年的審計報告中發現其凈利潤為負。魯凡坦言,上市並不是件簡單的事,李欣也比較實際,她想先把今日集房推向市場,不能只是“叫好不叫座”。

  催命的高利貸

  據了解,當時今日係旗下的土地與廠房大部分已經抵押給了銀行和融資租賃等金融機構,很難再從正規渠道融到資金。為了償還到期借款,向民間以高息借貸成為李欣不得不做的選擇。

  上述今日係的副總告訴《中國經濟週刊》,去年有老職工告訴他,公司比較麻煩,借了很多高利貸。他很難相信,因為從業務層面看,公司有産品,前期可以有預付款,根本用不上高利貸。

  這位副總去找李欣了解公司的借貸情況。李欣手一揮,“你別管了,資金的事情我來考慮。”李欣告訴他,“沒有辦法,前期我投入了很多錢。”比如今日集房做了幾十套的樣板房,而一套樣板房的造價就得幾百萬元。

  “我當時就指出,你只要借了高利貸,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溫州那麼多公司倒閉,老闆跑路不都是因為這個問題?”這位副總説,李欣當時很不高興。

  已經陷入借新錢還舊錢怪圈的李欣沒有選擇。據負責登記債權人的相關人士透露,在借款給李欣的自然人中,最高的月息竟達15%,折合年利率則為180%,而同期銀行的一年期基準貸款利率為7%左右。其最低的月息也為百分之三點幾,超過了國家規定的基準利率的近四倍。

  而直接引發今日係崩盤的,正是兩筆分別為200萬和300萬的高利貸。

  據知情人透露,今年5月初,上述兩個債權人急於取回他們的錢,但今日係正處於困境未能償還。兩個債權人就叫了一些“社會上的人”來收賬,堵門口。這讓李欣幾乎沒辦法工作。隨後,李欣因為身體原因沒來正常上班,他們就變本加厲,對外稱李欣跑路。

  此外,在正規融資渠道方面,一家租賃公司借給李欣的貸款是通過銀行委託貸款渠道,並通過銀行徵信系統。4月底借款到期後,因李欣未能及時償還,引發今日係在銀行徵信系統上出現不良記錄。隨後各家銀行有所察覺,經過貸戶檢查後,將今日係訴諸法院。

  至此,李欣的借貸鏈條坍塌,今日係迅速崩盤。

  一位投資界人士在得知李欣跑路的傳聞後,在實名認證的微博上説:“最後一次見她是去年年底,公司放假最後一天,受一老大哥委託,帶兩家投資公司去洽談合作,辦公室很有腔調,只是賬目混亂,其一句話絕倒了我們,‘風險投資就是有風險才投,不然你們叫什麼風險投資’,至今音容笑貌宛若眼前。做實業,還是要腳踏實地。”

  初步統計:借債3.5億元

  今日係的借貸事件之所以在濟南引起強烈風波,是因為其資金鏈斷裂的背後牽扯多家銀行、擔保、PE機構。

  據上述接近李欣的核心人士魯凡透露,今日係的債權人從結構上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部分是銀行系統,牽扯到8家銀行,有長期借款與短期借款。銀行方面顯示的今日係的借款數額是1.46億,其中一家銀行的3500萬借款已經償還,由省擔保公司給予代付;再加上一些臨時、短期的4000多萬借款,銀行借款加起來達1.5億多元。

  《中國經濟週刊》獲得的今日係截至今年2月29日的長期借款明細、短期借款明細以及應付票據借款明細上牽涉的銀行名單有:深發展、民生銀行、浦發銀行、潤豐農村銀行、華夏銀行、建設銀行、興業銀行、交通銀行、青島銀行。

  第二部分則是創投基金。有北京、上海的多家投資機構,牽涉的金額接近一億元。這主要是此前眾多投資機構想參股今日集房,作為股權投資。但錢進入之後,因為沒有洽談好,在發生危機之後,這部分錢也變成債務。根據約定,這些錢進入後,在沒有發生股權投資之前,年化收益率基本和銀行持平。

  第三部分則是民間借貸的自然人。初步統計,民間借貸近一億元,但魯凡告訴《中國經濟週刊》,實際金額遠遠不止這些,一是還沒有登記完全,另外,一些債權人礙于身份沒有公開來登記。

  潤豐農村銀行建設路支行行長楊錫勇在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採訪時表示,“我們現在已經通過山東省高院訴訟他們了。”對於借款給今日係,楊錫勇告訴《中國經濟週刊》,“我們銀行在給它授信和風險審查的時候,很難了解到其民間借貸的情況,只能通過銀行的徵信系統,看它在哪個銀行有貸款,了解其負債情況。其他方面的借款和社會融資,這個徵信系統沒法監視,這是一個比較大的風險。”

  楊錫勇説,“我們這一塊兒額度比較大一些,很關注他們,平時在貸戶檢查時經常跟企業交流,而且這個企業前期建設得也很不錯,規模很大,幹了將近20年,經常做廣告,業務很火。”

  據記者了解,潤豐農村銀行對今日係的借款有房産、廠房抵押,而其他多家銀行僅為保證、擔保類貸款。

  今日係在山東省有較高的知名度,此前在銀行系統沒有出現不良記錄,且資質良好。接受記者採訪的投資公司、租賃公司、擔保公司亦表示,向今日係提供融資時,主要依據為其此前在銀行機構的信用情況。

  政府:“今日係不能倒”

  記者了解到,今日係的幾位管理層正在牽頭對公司進行重組。他們提出,對於1000萬元以上的債權人則主張以債轉股的方式入股將來重組的公司。基金投資機構是他們債轉股的主力。

  據悉,今日係管理層將牽扯借款的幾家銀行的副行長召集在一起開了個碰頭會,希望得到支援。“我們建議他們找政府,如果沒有政府的協調,重組肯定不能實現。”當地一位銀行人士表示。

  事實上,據接近李欣的核心人士魯凡透露,山東省金融辦的領導已經表示,今日係不能倒,他們會給銀行做工作。

  山東省金融辦一位工作人員告訴《中國經濟週刊》,目前關於今日家居的事情還不清楚,還沒有形成最終的結論。

  魯凡表示,目前公司正在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對企業的資産和負債進行審計,對以前的借款逐筆核實,是高利貸的將不會主張高息。超過1000萬元的會做工作,希望參加債轉股。“這樣大家同心協力,渡過難關,避免公司破産。”

  對於拖欠工人的工資,今日係負責重組的副總告訴《中國經濟週刊》,不管債轉股成功與否,都會借助政府的力量籌集一部分資金,解決他們的工資。但最好企業還是能存活下去,不然他們會有就業壓力。

  針對李欣跑路的傳言,他明確告訴《中國經濟週刊》,李欣沒有跑路,只是在養病。而且目前身體狀況正在好轉。不久前他還和有關領導去醫院見了李欣。對於債轉股,這也是目前唯一的出路,李欣表示同意。

  此外,相關人士透露,目前今日係的債務風波正由濟南市高新區政法委牽頭處理,並協調公安機關對即將恢復營業的企業進行保護。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