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最新動態
兩岸金融交流
分析評論
相關政策
字號:
人民幣其實很穩定 有效匯率並未大幅起落

  時間:2012-11-08 13:29    來源:中國證券報     
 
 

人民幣其實很穩定有效匯率並未大幅起落

  美元兌人民幣即期匯率與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走勢對比

  目前,如果有人說人民幣很穩定,那麼恐怕會引來一片駁斥;如果有人說人民幣今年貶值了,那麼恐怕更是會被斥為滿口胡言。

  因為事實似乎是不言自明。7月25日之前人民幣貶值預期強烈,對美元一路下挫,隨後又近乎踩到彈簧般地快速上揚,這種全年大貶大升的格局自2005年7.21匯改啟動以來是絕無先例的。7月25日,根據路透數據,銀行間詢價市場美元兌人民幣最高逼近6.40,而目前已跌至6.24附近,3個月的時間里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約2.4%,與年初開盤價相比,人民幣也大約升值了1%。所以,從兌美元的雙邊匯率來看,人民幣明顯是在劇烈波動中升值的。

  但是,我國的貿易夥伴並非美國一家,結算貨幣也並非美元一種,將美元兌人民幣的名義匯率等同于人民幣的對外價格是有失公允的。盡管人民幣對美元波動很大,但反映人民幣整體匯率水平的有效匯率並未大幅起落。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數據,在人民幣貶值預期最為強烈,也是人民幣即期價格貶值最為劇烈的4月至7月,銀行間即期市場美元兌人民幣從6.30附近最高探至6.3967,人民幣貶值幅度約為1.5%,但同期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小幅升值1.2%,實際有效匯率小幅升值0.3%。7月26日開始,即期市場人民幣對美元開始持續升值,截至9月底,累計升值約1.8%,但同期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卻從106.27下滑至104.99,貶值1.2%,實際有效匯率同期貶值1.0%。從1-9月整體數據看,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較年初貶值約0.2%,實際有效匯率貶值約1.7%。

  人民幣兌美元名義匯率變動方向與有效匯率變動方向恰好相反,造成這種情況的直接原因是美元指數同期的升貶值幅度超過了美元對人民幣名義匯率的升貶值幅度。例如,7月下旬之後,隨著QE3預期漸濃以及隨後歐洲央行“無上限”購債計劃的公布,美元指數大幅走軟,從84附近下滑至9月底的80左右,下跌約4.9%。同期,無論是發達經濟體的歐元、日元,還是與人民幣同屬新興市場貨幣的韓元、泰銖、印度盧比、俄羅斯盧布等大多對美元明顯升值,其中歐元和日元分別升值約6.1%和0.3%;韓元、泰銖、印度盧比和俄羅斯盧布分別升值了3.2%、2.6%、6.3%和5.1%。但在央行調控下,同期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幅度僅為1.8%,遠小于其他貨幣的平均水平,這自然使得人民幣的有效匯率發生貶值。

  因此,從全球視角看人民幣匯率波動,與單純考察人民幣兌美元雙邊匯率,所得出的結論是截然不同的。從有效匯率的角度看,人民幣不但沒有升值,反而有所貶值,認為人民幣升值嚴重影響中國出口競爭力的觀點在部分地區、部分行業和部分企業來說無疑是成立的,但從經濟全局的角度看理由並不充分。

  從出口數據也不難看出,人民幣名義匯率的波動並非出口擴張困難的原因。在全球經濟普遍疲軟,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大環境下,無論是發達經濟體還是新興市場經濟體,其外貿增長情況均不樂觀。就國內媒體最為關注的出口而言,2012年前8個月,我國出口累計同比增長7.1%,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僅低于歐元區9.0%的增幅。同期韓國和印度尼西亞則分別出現了1.5%和5.6%的負增長。如果再考慮到去年同期,韓國和印尼出口同比分別增長24%和36%的事實,不難看出中國今年的出口規模其實並不低。過度關注縱向的同比或環比數據,而忽略橫向的比較,不利于認識問題的全貌。

  縱觀2012年的匯市行情,調控人民幣兌美元名義匯率並非央行政策重心,維持人民幣有效匯率的基本穩定,進而維持中國出口競爭力的整體穩定似乎更受央行重視。從這個角度看,人民幣今年真的很穩定,而且這種穩定料將至少維持至年底。(韓會師)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5年來金價漲了258.8% 我國人均持金量不到5克       ·金管局9次出手平港元匯率 累計向市場注入272億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