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不懂的CPI

時間:2012-09-13 16:12   來源:新京報

  受食品價格尤其是鮮菜價格大幅上漲的推動,8月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重返2時代,增速為2%。其中,豬肉價格環比七個月來首次上漲,但同比仍有18.5%的較高跌幅。而根據此前CPI的數據看,只要豬肉價格增速下跌,CPI就會維持在較低的水準。

  食品和製成品權重在現行中國CPI的構成成分中佔據了主導地位,尤其是食品的權重在30%以上,因此,食品價格尤其是豬肉價格對CPI的影響很大,坊間甚至戲稱中國物價指數可改成“China pig index”(中國豬肉指數)。

  專家表示,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準的提高,家庭的需求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統計局應當定期對家庭需求結構進行調查,根據調查情況及時修正CPI的構成權重,才能真實反映物價情況。

  ■ 市民聲音

  “漲啊漲的已經習慣了”

  ●李女士(北京市民 29歲):

  我昨天剛去過超市,感覺東西一直都比較貴,而且總有個別産品價格在上漲。我經常買的一種餅乾,一年前是12元,昨天一看已經漲到15元。還有花生油,現在150元一桶,過去也就100左右吧。

  大米也漲了,這幾年我固定去一個攤位買大米,從7月份開始,大米漲了2毛,現在是2塊6了。再就是感覺今年的水果特別貴,去一趟菜市場,水果花費比蔬菜和肉都要多。

  所以,物價整體還是在漲,只是有漲得快慢之分,這幾個月應該是慢速增長。我們消費者已經習慣了物價上漲,對物價已經不如前幾年敏感了。只是,物價上漲什麼時候到頭呢?

  ■ 專家意見

  “統計局應修改CPI權重”

  ●曹建海(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

  大家看的都是CPI的同比數據,去年物價高漲,翹尾因素比較高,這是今年CPI同比下降的重要原因。由於過去的積累,實際上目前的物價的總體水準是比較高的。

  同時要看到物價總水準與居民收入之間的關係,目前經濟不景氣,居民的收入增長減慢,在物價與居民收入增長不匹配的情況下,老百姓也會感到物價高。

  從CPI的構成看,食品價格的權重佔到30%以上,因此CPI受食品價格的影響非常大。而近幾年過快上漲的房價卻沒有在CPI中得到充分的體現。目前,房價以“虛擬租金”的方式錶現在CPI中,但是這種方式反映的住房價格上漲速度較慢。

  住房的消費佔居民總消費的比重在40%左右,但反映在CPI中僅有10%左右的比重,權重低,且採用的衡量方式不準確,導致與老百姓的實際感受有很大差距。

  統計局在做調查時,應當根據家庭的消費比例修改CPI權重。此外,目前的調查傾向於老市民家庭中,但有很多年輕市民與老市民的消費習慣是不同的。

  “物價和通脹是兩碼事”

  ●劉煜輝(中國社科院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

  物價高不高跟目前的通脹水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從物價來説,肯定是高的,經過那麼多年的通脹累積,物價已經很高了。我國十年來連續經歷了三輪通貨膨脹,在通脹的累積效應下,消費者肯定會覺得東西很貴。

  CPI衡量的是物價漲升動力,而不是用來説東西貴不貴。從歷史慣例來看,七八月份農産品比較豐富,應當是物價漲升動力的低點,但是今年由於水災和天氣的因素,蔬菜價格上漲導致CPI出現反彈。

  從CPI的構成來看,食品和製成品權重在現行中國CPI的構成成分中佔據了主導地位。CPI受食品價格影響比較大,尤其是豬肉價格對CPI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坊間戲稱中國物價指數可改成“China pig index”。

  國家統計局對CPI權重的調整應當建立在社會家庭的需求結構上。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準的提高,家庭的需求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對服務的需求增大,而吃飯問題在家庭需求中的地位下降。

  從1992年開始,我國CPI的八大商品和服務構成成分和權重變化還是比較緩慢的。統計局應當定期對家庭需求結構進行調查,根據調查情況及時修正CPI的構成權重,以反映真實的生活水準變化和消費品價格指數。

  “食品消費佔CPI權重由國情決定”

  ●牛犁(國家資訊中心宏觀經濟預測部主任):

  CPI各部分權重系數與一個國家的恩格爾系數和消費結構有關,如果恩格爾系數較高,就會導致食品開支佔消費比重高,食品佔CPI比重也比較高。

  我國CPI權重中,食品比重較高。這主要是由於中國的恩格爾系數較高,導致食品開支佔消費比重高,食品消費佔CPI權重約是31%左右。中國的CPI權重系數每5年調整一次,2010年將食品權重系數由33%下調為31%,也相應上調了居住類消費價格佔CPI的權重。

  短期內食品佔CPI權重比較大的情況還是難以改變,這是由中國發展階段決定的。能源價格有時波動也很大,有時是短期急劇波動,因此美國在計算核心CPI數據時就會把能源價格去除掉。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