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中國儲蓄率不可能下降

時間:2013-01-14 13:06   來源:解放日報

  中國養老金缺口巨大,決定了未來中國居民儲蓄率不可能下降,儲蓄是居民對衝未來風險的主要手段。

  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從今年1月1日起,按2012年企業退休人員月每人平均基本養老金的10%的水準,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準,達到1721元。這是連續9年提高,與2005年調整前月每人平均700元的水準相比,8年累計月每人平均增加1021元。

  提高國民退休保障是負責任的政府的做法,但是必須正視中國養老金存在巨大的缺口。去年12月17日,中國社科院發佈報告統計,2011年收不抵支的省份有14個,收支缺口達到767億元,高於2010年。在32個統籌單位中(31個省加新疆建設兵團),如果剔除財政補貼,2010年有17個收不抵支,缺口達679億元;2011年收不抵支的省份雖然減少到14個,但收支缺口卻高於2010年,達到767億元。中國養老金收支都在增加,但支出大於收入,導致缺口擴大。

  做實個人養老賬戶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2011年記賬額達到24859億元,空賬額達22156億元。個人賬戶空賬額繼2007年突破萬億大關後,再次突破2萬億元。也就是説,大部分個人賬戶是空賬,隨著老年人口增加,額度還在繼續增加,目前的養老一族用的是未來一族養老的錢。

  養老是世界難題。歐盟養老金債務是其GDP的5倍左右。其中法國2011年退休人員約佔全國人口的23.8%,未來20年還會有250萬人退休,按照最樂觀的經濟預期,2030年法國國家養老金赤字也會上升至700億歐元,超過目前一倍以上。因此,深陷債務危機的西班牙、希臘等國家已經提出削減養老金數額、延長退休年齡等措施。

  在養老方面,日本可作為前車之鑒。根據去年10月美國《大西洋月刊》雜誌上的文章,日本形成了一套儲蓄、債務、支付迴圈體系,支付養老金。

  日本總國債是每年GDP的2.358倍,負債凈額也達到了每年GDP的1.358倍,是世界上負債最多的國家。今年,日本政府需要發售相當於本年GDP59.1%的國債。這相當於,日本每10美元的收入中,6美元都是日本政府通過發售國債的方式借來的。由於量化寬鬆政策,日本負債將超過預期。現在日本每年大約一半的年度政府預算都在支付養老金和利息上。

  日本一直是高儲蓄率國家,二戰以後,日本低息吸納大量國民儲蓄用於投資拉動經濟;泡沫經濟崩潰後,由於經濟前景不明朗、原有的就業養老體系崩潰,日本國民還是熱衷於儲蓄,以應對不確定的未來。日本國內的養老金計劃規定每人必須購買大量的政府債券,加上日本國債未發生兌付危機,因此,日本政府債務的債權人95%都是本國人。

  由於中國目前養老個人賬戶空賬嚴重,老年人口增加,人們很難相信到老年可以獲得經濟尊嚴。為了對衝風險,以目前的儲蓄、投資應對未來的養老難題,成為必然之選。其他風險包括子女教育、醫療等等,目前我國方興未艾的留學潮等,正是以高價獲取優質教育資源的表現,未來還將延續。值得關注的是,政府與企業的儲蓄率居高不下,超過居民儲蓄的增長。

  中國儲蓄率一直很高,並將一直高下去。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佈的數據,中國的國民儲蓄率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一直居世界前列,90年代初居民儲蓄佔國民生産總值的35%以上,到2005年更是高達51%,而全球平均儲蓄率僅為19.7%。2009年我國居民儲蓄餘額已經突破了18萬億元,儲蓄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一,每人平均儲蓄超過1萬元。雖然每人平均儲蓄低於美國等國家,雖然多數人的儲蓄並不足以養老,但對衝風險的本能不可能消失,這是行為金融學上的經典案例。

  有專家提出延長工作年齡,也有專家提出將外儲或者大部分國有資産劃歸社保基金,將地方社保基金投入股票市場等資本貨幣市場,以增加收益率。除了社保金投資外,外儲收益、新增國資等可能劃歸社保,其他方案虛無縹緲。

  面對居高不下的儲蓄率,政府將增加發債、金融投資品以供居民進行金融儲蓄,2012年債券市場已經大大發展,同時市場上各種各樣的投資品如古玩、茶葉等增加了更多的投資品種,以供居民進行實物儲蓄。

  要保障居民養老,善待居民儲蓄,杜絕負利率、增加投資品種的信用度、安全性,才是根本之道。負利率、失信的投資品是釜底抽薪,把居民養老自保的錢都搶走了。(作者 葉檀)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