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缺口需要靠財政解決

時間:2013-01-11 13:15   來源:新京報
<style type="text/css">

</style>
<p>  在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公務員的養老制度也是單獨處理的。之所以現在人們批評企業職工和公務員退休待遇的不同,就在於政府、企業、個人的關係沒有厘清。</p>
<p>  今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再次上調,這也是國家連續第9年上調企業養老金。與此同時,企業退休人員卻抱怨上調養老金對他們的生活沒有特別正面的影響,生活水準也沒有得到顯著的提升。從宏觀層面來説,這是經濟轉軌的必然結果。</p>
<p>  在計劃經濟的年代,養老雖然名義上是政府的責任,事實上是由各個單位自行管理在職收入和養老收入。因此養老金的差距取決於個人和家庭所在單位的資源汲取能力。這套過於分散、耗費大量財政資源的計劃養老制度顯然不符合市場經濟的運作機制。作為市場經濟改革的一部分,在國家的主導下,中國的企業職工有一套統一的養老制度。而公共部門使用其他制度。現在人們討論企業養老待遇和公務員的不同,這是問題的一面。其實,在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公務員的養老制度也是單獨處理的。之所以現在人們批評企業職工和公務員退休待遇的不同,就在於政府、企業、個人的關係沒有厘清。</p>
<p>  我國企業養老金目前出現的最大問題不在於與公務員待遇的差距,而在於政府是否盡了提供公共服務的義務?是否給受影響的民眾提供改革的補償費用?一方面,政府有提供公共服務(特別是社會福利服務)的義務。一些基本的社會福利服務,比如基礎教育、醫療、救濟(如收養流浪兒童),老年人服務,需要由政府動用財政資金來支付。民眾的這些權利不能因為人們的出身、社會關係網路而有所區分。另一方面,我國的市場經濟改革是政府主動發動的,改革的成本需要由政府來負擔。企業養老金引進之後,有些企業職工的福利受到負面影響,而有些企業職工可能因為資金池變大而提高了退休收入。無論在何種情況下,政府需要補償改革帶來的損失。</p>
<p>  而當前的現狀是,個人賬戶養老金空賬規模達2.2萬億元,此問題也一直沒有緩解。德意志銀行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2050年,中國城鎮職工養老金缺口將佔當年財政支出的三成。應對目前困境,當前的做法是,東部富裕省份自行解決養老金缺口,而中央財政將給中西部地區一定的轉移支付。這種地方化的解決方案弊端叢生。除了個別東部省份有決心解決養老金缺口問題,大部分的省份還是將財力放在其他在短期內看到成效的支出項目上。而中西部獲得的轉移支付資金也不見得用來補充城鎮職工養老金。</p>
<p>  更為嚴重的是,有關部門實際上把更多的精力用來處理事業單位職工的養老問題。這項工作是很重要,不過在沒有通盤考慮的前提下,解決事業單位職工養老金也是“緣木求魚”。一些改革舉措加大了企業和事業單位職工養老待遇的差距,這在長遠來説會給收入分配改革造成極大的阻力。</p>
<p>  十八大報告提出:“改革和完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制度,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建立兼顧各類人員的社會保障待遇確定機制和正常調整機制。”現實的情況卻是,企業職工的養老收入現在僅是在職企業員工收入的四成多。與此同時,近年來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收入卻在大幅提升。這種格局在社會上製造了扭曲的激勵效應。大量本應在私營部門的優秀人員轉而尋求公營部門的職位。長遠來説將損害整個經濟的活力。</p>
<p>  要解決養老金問題,不論是從公共服務來看,還是從改革的補償來説,政府都應該承擔相應的成本。當前養老金的缺口應該由財政進行補足。在政府盡了出資的義務後,養老金的保值和增值應該還給市場,而事業單位和企業養老金的差距也應該儘快縮小。(香港 學者 吳木鑾)</p>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