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要適應“慢”節奏

時間:2012-12-19 09:07   來源:廣州日報

  16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遞出淡化增長目標、強調結構調整與改革的政策信號。應該説,這在某種程度上符合了當前經濟發展的階段特點,但還需從更深層次上認識增長的“快”“慢”平衡。

  為了儘快邁入經濟強國之列,“求快”成為經濟工作的基本原則。然而,已經走過改革“三十而立”的中國經濟,亟須重新審視和反思經濟增長的節奏,也需要回答幾方面問題。

  首先,較快的增速能否持續?我們看到,作為改革初始的經濟規模來説,跨越式增長體現了後發優勢,但對於當前龐大的巨型經濟體來説,過快的增長顯然難以持續。因為,在勞動力成本上升、重要資源稀缺性程度凸顯的背景下,這樣的高速增長顯然難以為繼。從常理上説,中國經濟已經告別了跳躍前行的青少年期,而進入更加穩健的中青年期,這是理應適應的發展階段規律。

  其次,較快的增長能否解決現有的矛盾和問題?當前經濟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無論是收入分配差異、資源和環境可持續性、體制復歸的重現等,似乎都不是增長所能解決的。在追求高增長的過程中,只能是掩蓋矛盾的迫切性,把問題推到以後解決。可以説,過多依靠“興奮劑”刺激的經濟增長,最終只能帶來嚴重的後果。

  還有,判斷經濟增速是否合理的標準是什麼?傳統的衡量標準,是按照能否達到潛在增長率來判斷的,如8%左右就是諸多研究者認定的尺度。這裡的問題,既需分析潛在增長率本身的計算是否合理,如是否考慮到我國特有的隱性失業和通脹,也要研究如果關注GDP之外因素,那麼追求達到潛在增長率能否達到最優呢?同時,在多年高增長與企業業績和居民收入難以充分匹配的情況下,現有增長數字背後是否有水分?這些都是需要認真思考的。

  最後,經濟“慢”下來是否就是壞事?長期以來,為了對比中國經濟發展的成就,我們經常以歐美經濟的緩慢增長作為反差。例如,日本在所謂“失去的十年”裏,經濟增長踟躕不前。但是很多人沒有注意到,在這期間,日本的就業、居民福利、對外資産、經濟結構等很多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現。那麼,這种經濟“放慢”對於日本的利弊究竟在哪,並非能夠簡單給予定論。同樣,我們現在的經濟“蛋糕”不斷在做大,但是享受“蛋糕”的主體卻並不平衡,如民營企業、居民在分配中沒有充分體會到更多增長的業績分享。如此看來,還不如適度放慢“蛋糕”增速,多在分配和結構調整上、在實在的居民福利和就業上做文章,節省下來材料,再慢慢培育一個符合多數人利益的“增長蛋糕”。

  經濟過快的背後,反映了政府業績考核的導向、地方經濟的競爭推動等諸多因素,節奏慢下來也非一日之功,但儘快加以改革和調整,才能迎來並適應健康的增長“慢”時代。   楊濤 (中國社科院金融市場研究室主任)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