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投資市場陷入火海

時間:2012-11-05 10:26   來源:解放日報
<style type="text/css">

</style>
<p>  全球貨幣失去秩序,美元、日元、歐元等低息貨幣成為重要的套利貨幣,全球投資市場陷入火海。</p>
<p>  全球主要央行量化寬鬆,資金絕大部分沒有進入實體經濟,而是進入虛擬市場。</p>
<p>  美國摩根大通銀行數據顯示,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企業現金餘額上漲14%,瀕臨1.5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形成對比的是,上述企業中127家最近發佈新一季財務報告,其中61%未能實現盈利目標。這還不是全部,據法新社8月報道,美國的蘋果公司有超過810億美元現金留置海外,微軟、谷歌和思科公司在海外的現金也分別達到540億、430億和420億美元,估計美國公司在海外的現金可能高達1萬億美元。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7月的一份報告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22家總部位於美國的科技公司在海外留置了2890億美元現金,約佔其全部現金的70%。再過3年,這些科技公司在海外留置的資金可能增長到4000億美元。</p>
<p>  糟糕的企業無錢投資,好的企業囤積現金,搬到海外。實體市場下行,企業家不願意投資。《金融時報》指出,今年9月,美國杜克大學(DukeUniversity)查訪了887家大企業的首席財務官(CFO),調查利率下降的影響。91%的受訪者表示,利率下降一個百分點不會對他們的經營計劃造成任何影響;84%的人公開表示,即使利率下降兩個百分點,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該調查得出結論稱:“首席財務官們認為貨幣行動並不是特別有效。”</p>
<p>  在歐洲與澳大利亞,有越來越多的人熱心於存款、降低負債,《金融時報》引用西太平洋銀行(Westpac)首席財務官菲爾科菲(PhilCoffey)的講演,消費者和企業都想存款減債。41%的澳大利亞人想將閒錢存入銀行,比五年前增長了13%;23%的澳大利亞人有意減債,這一比例是五年前的兩倍;澳大利亞銀行現在的存款總額會較2007年底增長54%。</p>
<p>  天量資金沒有流向實體經濟,不是流向高息的金融機構就是投資市場。</p>
<p>  花旗每週資本流向跟蹤報告顯示,自QE3推出之後,全球資本市場資本開始從發達國家大舉流向新興市場,中國(以香港地區為代表)開始吸引大量外來資本,而持續資本流出地則以北美為主,北美佔到全球資本流出總量的90%以上,而自9月下旬至10月,中國(包括港澳臺地區)則吸引了其中80%以上的資金。10月26日的流向報告顯示,亞洲地區(10月24日當周)單周流入資金達13億美元,其中絕大部分流入人民幣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規模超過11億美元,佔到總數85%左右。中資股3年來跑輸全球,但摩根士丹利的MSCI中國指數上月反彈12%,跑贏MSCI全球指數8%。</p>
<p>  熱錢沒有“長情”,不打算博取人民幣長期升值,也不會成為中國資本與貨幣市場的中流砥柱。</p>
<p>  10月31日,香港金管局公佈人民幣存款:截至9月底香港人民幣存款為5457.01億元,較上月減少65.55億元或1.2%,為連續第二個月減少;9月份與跨境貿易結算有關的人民幣業務為2393.34億元,亦較上月的2542億元減少149億元。8月、9月,人民幣存款連續下降兩個月,此前的2010年、2011年是香港人民幣存款大幅增長的突破性年份,從2010年的640億元,上升到最快的2011年11月的6273億元,上升了10倍左右。香港人民幣存款上升,與人民幣大幅升值同步,而今年在人民幣持續疲軟半年後,直到8月人民幣才開始反彈,人民幣匯率上升是國際資金的技術性短期交易。</p>
<p>  金融危機前後,日元都是最大的套利貨幣,日本人的海外資産高達8萬億美元,投資者低息借入日元,換成高息貨幣,再投資全球股市、大宗商品市場、黃金市場。現在,投資者可以借入美元、日元、歐元,這些貨幣具有相同的特徵,利率為零,投資成本降到最低。2010年,時任央行副行長的朱民表示,估計當時因美元零息而産生的套息交易資金可能高達1萬億~1.5萬億美元,遠高於10年前日元套息交易時的水準。</p>
<p>  從瑞銀裁員的結構來看,未來投行熱衷於替高凈值人群理財,而不是大規模地發債、上市,創造金融衍生品。未來的投資趨勢是大量的ETF産品,加上套利機會,熱錢的行為更加短期。在短期內,我們會看到國際金融機構成為中國投資反彈、經濟復蘇的報喜鳥,可以看到對房地産、股票等市場的吹捧。熱錢的鍾情從來是短暫的,不能對熱錢的投機性質抱有幻想。</p>
<p>  為打擊套利熱錢,中國央行降低了外幣存款利率,高達七成,這還不夠,在熱錢四處氾濫時,加強監管,通過開挖投資渠道,讓熱錢進入股市或者實體經濟。如果做不到,寧可暫緩開放進程。(作者 葉檀)</p>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