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會診”中國經濟:企穩信號顯現仍有增長空間

時間:2012-11-05 08:4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天津11月4日電 (龐無忌)面對國際經濟形勢的整體低迷和復蘇乏力,專家認為中國經濟的走勢和結構調整將對全球産生較大影響。4日在2012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主題論壇上,多位專家齊聚一堂“會診”中國經濟,分析礦業發展的宏觀環境。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在此間表示,從四季度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固定資産投資、基礎設施投資、房地産銷售等數據來看,中國經濟企穩的信號已顯現。

  經歷連續的探底回落後,巴曙松預計,四季度中國經濟會出現溫和反彈,但總體上難以出現大規模、迅速明顯的反轉信號。

  他提醒,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經濟可能會出現“暖宏觀、冷微觀”的格局。宏觀指標會逐步向好,但是微觀盈利可能難以同步改善,企業盈利或繼續下降但降幅會逐步收窄。

  從宏觀政策的力度來看,巴曙松認為,類似2008年“4萬億”的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或難再現身。

  他解釋,本輪危機下,經濟增長只是逐步地放緩,而不似2008年末出現的全面崩潰;同時在沒有明顯放鬆政策的情況下,當前房地産銷售的迅速回暖和房價的回升跡象,都有可能令政府對房地産泡沫更謹慎;加之,部分行業面臨産能過剩、地方政府的杠桿率處於高位以及通脹壓力等因素決定了中國政府仍將採取較為溫和的策略“穩增長”。

  巴曙松指出,今明兩年中國經濟處於尋找可持續增長空間和發展中樞的過程中,更多的重點是放在保持溫和、平穩增長下的經濟結構調整。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代表處代表在會上表示,雖然全球經濟恢復緩慢、下行風險隱現,但中國經濟前景樂觀,並正在實現“軟著陸”。據其預計,2013年中國GDP增速將達到8.3%、通脹壓力則料將維持在現有水準。

  與巴曙松意見一致,該代表也認為,中國出臺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的可能性很小。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風險主要來自外部和房地産市場泡沫破裂帶來的危機。

  他表示,降低投資,同時增加消費在GDP中的佔比是中國未來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關鍵,也是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中期挑戰。他建議,未來中國政策方向以刺激消費為主。

  與上述兩位專家意見相似,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認為,當前中國的發展關鍵是充分挖掘其內需的巨大潛力,形成消費、投資、出口的協調來拉動經濟增長的局面。

  曹遠征分析,從今年全球總需求角度來看,其中新增需求的四分之一來自中國,中國擴大內需對世界經濟和供需將産生深遠的影響。儘管目前中國經濟出現了降速的趨勢,但其城市化進程剛剛開啟,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現階段中國的城市化率只有約51%,距離發達國家75%的城鎮化水準,還有相當的差距。曹遠征分析,城鎮人口中只有35%是城市的常住戶口,剩餘15%是流動人口,這意味著中國經濟還有相當大的增長潛力。

  曹遠征説,如果有一個良好的制度安排,進一步深化改革,中國經濟以8%的左右的速度增長十年以上問題不大。(完)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