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中國經濟低位企穩 轉型與增長並進

時間:2012-10-19 08:40   來源:人民日報

  三季度GDP單季同比增7.4%,創2009年一季度以來最低。儘管總量數據較低,但9月結構數據顯露不少亮色:一是9月份工業增加值單月同比增速回升0.3%,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回升最為明顯。之前受經濟下滑衝擊最為嚴重的鋼材、水泥、原油加工、乙烯産量都大幅增加。二是1—9月固定資産投資累計同比增速為20.5%,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持續回升,部分對衝了製造業下滑的負面衝擊。 三是房地産銷售明顯改善,與之相關的建築及裝潢材料、汽車、傢具、家用電器同比增速比較明顯。  

  經濟數據的結構性改善意味著穩增長政策的累積效應開始逐步釋放。一是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的政策效應開始逐步顯現。今年5月以來,國務院推出的一系列穩增長政策,包括加快項目審批速度、加快財政支出進度、兩次降低利率等,這些政策對於穩定基礎設施投資增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國家發改委審批通過的地鐵項目、城際軌道交通項目、港口項目、市政污水處理及管網項目,屬於長期規劃中的項目且佈局于城鎮化戰略,對未來一段時間基礎設施投資會繼續顯現出穩定投資的作用。

  二是流動性有所改善,對投資趨穩形成一定支援。從社會融資總量觀察,信託貸款、債券融資的增加,顯示最近兩個月的流動性情況總體有所改善。以9月份數據為例,9月社會融資規模為1.65萬億元人民幣,明顯高於8月份的1.24萬億元,更高於去年同期的4278億元的水準。

  三是支援出口的一系列政策等多種因素對出口好轉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9月份出口的明顯反彈包含了一定的季節性因素。一方面出口反彈與近期外需走強的趨勢相關,另一方面,政府針對出口企業的支援性政策如出口退稅、減少行政收費等措施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儘管三季度數據存在一些亮點,但目前國際經濟環境依然動蕩,中國經濟企穩復蘇的持續性和穩定性依然值得關注,因此需要進行必要的逆週期政策儲備,繼續實施和加大穩增長政策的執行力度,並積極推進經濟結構轉型。

  第一,繼續採取措施切實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每一輪經濟週期性回落與復蘇的經驗均表明,居高不下的資金成本是投資難以有效反彈的制約因素,在適當時機進行降息,有助於促進企業的投資恢復。與此同時,還要逐步改進那些阻礙流動性流入實體經濟的一系列監管限制,包括貸存比的科學有效調整、對地方平臺貸款等採取靈活措施等。

  第二,穩定投資增速依然是當前穩增長的關鍵所在。當前,企業投資意願和能力減弱,加上資金、土地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等要素制約,製造業投資進一步提速的難度增加,應該加大減稅政策的執行力度,進一步降低民間資本進入一系列管制行業的門檻。

  第三,需要關注到就業壓力滯後顯現的可能性。從調研中了解的情況看,東部一些省份新增就業增長率出現了逐步下降的趨勢,部分地區已經出現了外來務工人員提前返鄉的情況。從就業角度看,當前的市場格局與2008年存在一定差異,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主要是沿海的出口行業的中小企業受到衝擊,出口需求一受到衝擊就會迅速顯現在就業方面,而此次受到衝擊較大的首先是上游的大型國有企業,而這些企業出於社會責任方面的考慮會對裁員採取十分審慎的態度。有些企業也是因為擔心結構性勞動力不足造成等經濟回升時招不到員工,再培訓、再招聘成本更高,所以選擇暫時不裁員。因此,需要繼續關注出口企業、民營企業的就業變化,有助於判斷就業風險潛在轉捩點的出現。

  第四,在繼續推進穩增長的逆週期政策的同時,應繼續推進結構性改革,釋放經濟內生增長的動力。具體而言,中國的城鎮化依然有廣闊的空間是一條主線索,為了釋放城鎮化帶來的內需空間,需要在土地、融資、戶籍等多方面推進配套改革。 (記者 熊建)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