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鳴:抓住有利時機推進經濟轉型

時間:2012-10-15 15:38   來源:經濟日報

  抓住有利時機推進經濟轉型——訪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

  當前我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在這種情況下經濟轉型有什麼樣的重要意義?目前一些地方政府陸續出臺了規模較大的投資計劃,加大投資對於經濟轉型意味著什麼?未來我國應如何加大經濟轉型升級力度?就此,記者採訪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

  要充分利用經濟增速放緩形成的壓力,加快推進經濟轉型,倒逼企業加快結構調整,培育新的增長點

  記者: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經濟轉型可以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王一鳴:當前我國經濟總體上呈現穩中趨緩的態勢,經濟運作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國內需求實際增速正在回穩。同時也要看到,經濟趨穩的基礎還不牢固,企業生産經營環境趨緊,虧損面和虧損額有可能擴大,經濟困難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在這種形勢下,我們要充分利用經濟增速放緩形成的壓力,加快推進經濟轉型,倒逼企業加快結構調整,淘汰落後産能,促進兼併重組,推動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提高生産效率,培育新的增長點。當前,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優勝劣汰和資源重組的作用,促進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把注意力轉到結構調整和創新上來。

  記者:經濟轉型對於我國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具有什麼樣的重要意義?

  王一鳴:首先,經濟轉型將為激活經濟增長動力創造條件。這一輪經濟增速放緩,既受到週期性調整的影響,同時也反映出我國原有經濟增長模式已經難以支撐經濟快速增長。經濟轉型,就要改變經濟增長對投資和出口的過度依賴,對資源和要素高強度投入的過度依賴,使經濟增長更多地依靠科技進步和生産率的提高,從而激活經濟增長新的動力。

  其次,經濟轉型將為更長時期較快增長贏得時間和空間。在經歷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長後,隨著經濟總量不斷擴大,加之受需求和供給等因素的影響,很難再保持過去一個時期兩位數的高速增長。但還應該看到,我國保持更長時期的較快增長仍有許多有利條件,只要堅持擴大內需,堅持創新驅動,堅持綠色低碳,就能重塑經濟增長的機制。

  再者,經濟轉型將有利於推動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到本世紀中葉,我國基本實現現代化,由中等收入國家邁入高收入國家行列,這就決定了我們不可能重復由低收入階段向中等收入階段的發展模式。不加快經濟轉型,我們就難以克服中等收入階段面臨的特殊挑戰,結構性矛盾還會加劇,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將持續強化,經濟可能出現大的起落或徘徊。從這個意義上説,經濟轉型更關係到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

  我國經濟轉型已經取得積極進展,但發展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矛盾仍十分突出

  記者:近年來尤其是今年以來,我國在經濟轉型上取得了哪些積極進展?還有哪些不足?

  王一鳴:近年來,我國主動推進經濟轉型,取得的進展主要表現在:

  一是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積極推進。從需求結構看,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明顯提高。從産業結構看,工業特別是裝備製造業競爭力有所提升,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加快。從城鄉結構看,城鎮化率突破50%,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改善,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從區域結構看,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發展加快,長期以來形成的“東快西慢”的區域增長格局發生積極變化。

  二是科技進步和創新的支撐作用增強。科技教育投入大幅增長,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進一步顯現。

  三是可持續發展能力得到提高。“十一五”期間,以能源消費年均6.6%的增速支撐了國民經濟年均11.2%的增長,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下降19.1%,能源消費彈性系數由“十五”時期的1.04下降到0.59。能耗強度和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上升的勢頭得到遏制。

  但是,從總體上説,我國經濟轉型進展還不理想,發展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矛盾仍十分突出。從根本上説,經濟轉型進展不理想還是受到體制條件的制約,這主要表現在:政府職能轉變滯後,資源配置權過多過大;國有經濟佈局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不到位,非公經濟發展缺乏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財稅、金融和土地制度改革滯後,資源要素價格扭曲,資源環境壓力沒有完全通過價格信號傳遞給市場主體。這些問題與不斷固化的利益格局相互交織,使經濟轉型的難度不斷增大。由此可見,不突破原有體制條件,不衝破既有利益格局,經濟轉型就難以取得實質性進展。

  穩增長要與經濟轉型結合起來,需要適度擴大投資規模,但投資領域必須符合經濟轉型的方向

  記者: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應該如何正確處理好經濟轉型和穩增長的關係?

  王一鳴:當前,經濟增長尚未完全趨穩,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前一階段經濟增速逐步放緩,有其內在合理性,也有利於減緩物價上漲的壓力。但如果經濟增速慣性下滑,跌破合理區間的下限,就會因有效需求不足而使企業生産經營面臨更多困難,各種社會矛盾就會凸顯出來。

  與此同時,穩增長要與經濟轉型結合起來,比如在消費和出口短期不可能大幅提升的情況下,需要適度擴大投資規模,但投資領域必須符合經濟轉型的方向,通過增量投資帶動存量調整,鼓勵採用先進技術的項目開工,鼓勵提高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的製造業升級和服務業發展,堅決反對以穩增長為名,行發展高能耗高污染的重化工業之實,避免落後産能死灰複燃。

  記者:今年以來,各地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不少地方政府出臺了數額比較大的投資計劃,您如何看待這些投資計劃?此舉對於經濟轉型有什麼樣的影響?

  王一鳴:根據媒體報道,最近一些地方政府出臺了數額較大的投資計劃,對此應作具體分析。首先,這些地方提到的項目和投資額,很多已納入各地的“十二五”規劃,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重新提出和強調,反映了地方政府期望通過擴大投資穩增長的意願。其次,這些地方投資計劃很多沒有明確年限規定,如果分攤到每一年,投資額度並不算大。再者,隨著稅收增速放緩、土地出讓收入下降和清理規範融資平臺,地方政府投資也受到融資條件的制約。

  對於這些投資計劃,應該從兩方面看待。一方面,在消費和出口短期不可能大幅提升的情況下,增加有效投資仍然是穩增長的重要條件,但投資結構要符合經濟轉型的要求,投資總量要控制在合理範圍。另一方面,要避免超越實際需求的過度投資,不能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簡單用擴大投資的辦法把速度拉起來,這樣做不僅現實條件不允許,即使是短期內把速度拉起來了,也往往會造成低效或無效投資,甚至帶來通脹風險和資産泡沫,這是與經濟轉型的方向背道而馳的,也是難以持續的。

  深化改革是加快經濟轉型的根本途徑,也是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關鍵

  記者:很多人認為,深化改革是加快經濟轉型的根本途徑,您如何看?當前應該如何深化改革?

  王一鳴:經濟轉型上成效還不明顯,一方面是現階段傳統發展方式仍有發展空間,但更重要的方面是現有利益格局和體制機制不足以推動經濟擺脫原有路徑轉向新的發展軌道。因而,深化改革是加快經濟轉型的根本途徑,也是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關鍵。比如,放寬民間投資的市場準入,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産業和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社會事業、金融服務、商貿流通等領域,就可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動力,也有利於推動經濟轉型。

  當前的形勢變化,為深化改革提供了時間窗口。應緊緊抓住有利時機,下決心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特別是要積極穩妥地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這是經濟轉型的重要前提。應該看到,目前存在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以及經濟金融領域的一些潛在風險,根源還是市場機制不健全不完善。在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同時,應高度重視完善市場機制,減少對市場主體的直接干預,消除資源和要素價格扭曲,促進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使微觀經濟主體的創新潛能充分釋放出來。

  今後一個時期,我國面臨的風險和挑戰要大於以往,但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保持經濟較快發展仍有許多有利條件。對此,既要堅定信心,又必須充分認識複雜性和艱巨性,針對階段性特點和難點,採取適當的戰略和策略,力求取得實質性進展。總之,今後一個時期要兼顧經濟發展和經濟轉型,面臨的任務和使命將更加複雜艱巨。(記者 黃曉芳)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