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經濟何以可持續發展

時間:2012-10-15 10:51   來源:經濟日報

  亞洲經濟體應加強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和包容性,以科技創新為戰勝危機的根本手段,以綠色發展為經濟轉型的主要方向,以開放合作為共生共榮的重要著力點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還在不斷顯現,一些國家主權債務危機持續發酵,世界經濟復蘇依然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美國經濟復蘇乏力,歐洲經濟面臨二次探底的風險,國際金融市場、大宗商品市場震蕩加劇,市場預期持續走低,全球經濟下行風險不容低估。

  在全球經濟復蘇步履蹣跚之際,亞洲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過去20年,亞洲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率達8%以上,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高達50%。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到2030年,亞洲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區。毫無疑問,亞洲經濟在中長期內將是世界經濟的領跑者。

  然而,亞洲也需要面對自身發展過程中遭遇的諸多挑戰。例如,亞洲很多國家和地區仍然處在粗放式的經濟發展階段,地區內部的經濟增長並不平衡,各經濟體自身的經濟與社會發展也不平衡。與此同時,亞洲經濟增長也正面臨著穩增長、調結構,以及應對國際資本流動性帶來的風險外溢效應等內外壓力。解決好這些問題,亞洲經濟體需要在教育、能源、製造、創新領域加大改革力度,增強經濟發展的包容性與可持續性。

  一是要加快製造業轉型升級。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升,亞洲製造業的競爭優勢逐漸喪失。作為世界製造業中心,亞洲製造業正在形成一個巨大的一體化垂直價值鏈。未來,亞洲國家和地區應著力提升製造業生産效率,加快技術更新換代,注重渠道拓展、品牌建設,推動製造業向高端價值鏈轉型。與此同時,亞洲應探索製造業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建立有效的製造業風險管控體系。

  二是要加快金融部門改革。面對第三次工業革命所帶來的技術革新浪潮,亞洲經濟體在金融改革中不應亦步亦趨照搬歐美經驗,要加快搶佔移動金融、零售金融等技術革新制高點,使金融部門的運營方式跟上全球技術革新的腳步。

  三是建立社保體系長遠規劃。亞洲多年來一直享受著人口紅利帶來的好處,但這一時代行將結束。日本、韓國和新加坡等國甚至已面臨非常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當前,亞洲各國各地區都在積極探索建立覆蓋面更加廣泛的社保體系,同時,應在借鑒西方傳統社保理念的同時,注重社保制度的普及不與經濟建設的長遠目標相衝突。

  四是大力扶持中小企業。企業處在技術研發、産品創新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前沿地帶,國家應在融資、政策方面對中小企業適當傾斜,鼓勵企業創造新的市場需求,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企業成長、行業壯大、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多贏目標。

  五是要加快引進人才,提升高等教育水準。隨著亞洲經濟的發展,各國和地區對國際高端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在美歐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眾多國際高端人才出現回流,亞洲各國各地區應抓住這一契機,加快人才引進,開展針對國際高端人才的跟蹤研究。與此同時,應加快建立刺激創新、鼓勵創新的教育模式,實現教育與技術同步變革。

  六是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出口、投資、資源利用開發曾經是推動亞洲經濟增長的基本模式,這種增長模式正日益顯現出不平衡和不可持續性。同時,人口、環境、資源與能源等因素對經濟增長的掣肘也日益凸顯。現階段,亞洲經濟體亟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內需和外需均衡發展,實現整個經濟體的可持續發展。

  七是亞洲各國和地區要進一步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把各自的發展與區域內共同發展的進程結合起來,推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提升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準。

  總之,亞洲經濟體應加強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和包容性,以科技創新為戰勝危機的根本手段,以綠色發展為經濟轉型的主要方向,以開放合作為共生共榮的重要著力點,只有這樣,亞洲經濟才能夠繼續領跑世界,開創更加美好的明天。(李春霞)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