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五省一市實現ETC互聯互通 未來發展可期

時間:2012-08-02 08:39   來源:人民網

  橫向比較日本,有統計顯示,預計到2015年,日本的ETC産業貿易額將累及達數千億日元。分析人士認為,就市場潛力而言,中國在ETC行業的産業發展同樣值得期待

  長三角16座城市間及與周邊省市的距離將進一步拉近。據官方媒體報道,8月2日,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和福建6省市將“全面開通高速公路聯網不停車收費”。消息稱,“屆時,6省市辦理ETC(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電子標簽的車主只要在長三角區域高速公路上行駛,就能像在省內通過不停車一樣,快捷通過收費站。”

  “這不僅相對節約了長三角和周邊地區出行的時間成本,免去消費者途中停頓的麻煩,還將有助於打造長三角‘3小時都市圈’。”昨日,區域經濟專家徐長樂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同時,上升到經濟高度,這客觀上將進一步利於長三角及周邊地區人才、資源、管理等要素的流通,並最終有助於長三角和泛長三角地區的經濟發展。”

  不過,《國際金融報》記者昨日統計發現,有關部門雖初衷不錯,但還面臨一個問題:目前使用ETC系統消費者的總體比例不高。這或是有關部門下一步需要“攻堅”的難點。

  ETC建設加快

  所謂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是指車輛在通過收費站時,通過車載設備實現車輛識別、資訊寫入並自動從預先綁定的IC卡或銀行賬戶上扣除相應資金。

  據了解,使用該系統最大的好處是,在車窗上安裝感應卡並預存費用,低速駛過收費站時不用人工繳費,也無須停車。數據顯示,該收費系統每車收費耗時不到兩秒,其收費通道的通行能力是人工收費通道的5到10倍。正因為存在這些優點,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一些城市開始引入ETC,放在道路交通特別擁堵的地段。

  ETC系統真正大規模推廣還是在2007年左右。當時,浙江、江蘇和上海三省市正式啟動了區域聯網不停車收費工作。隨後,泛長三角的安徽和江西和屬於海西經濟區的福建也陸續加入。

  與此同時,自2007年以來,全國不少城市都在“擴容”ETC系統。數據顯示,上海目前的高速公路全路網ETC專用車道已達到184條,全市ETC用戶數已突破20萬。

  今年5月,江西省交通部門也對外表示,“今年江西計劃再建126條ETC車道,ETC系統將覆蓋全部新建高速公路。同時,江西今年還力爭實現與浙江、湖南、湖北等周邊省份的ETC聯網,提高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同時,預計到2015年,江西全省ETC車道數量將達500條左右,開通ETC車道的收費站覆蓋率將達95%。

  實現互聯互通

  不僅是加快網路布點的步伐,各城市間的互聯互通也在逐漸實現。2008年12月31日,在上海世博會召開前一年多,經過各地協作,上海ETC系統和江蘇率先實現互聯試運作。

  而8月2日,互聯互通的範圍進一步擴大——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和福建6省市將全面開通高速公路聯網不停車收費。

  “這是一種趨勢,也可算作是智慧城市交通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徐長樂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而且,這算是和‘國際慣例’進行接軌。”公開資料顯示,以日本為例,該國已在全國範圍內的所有高速公路收費站點開通了ETC系統,收費站點總數超過2000個,用戶數量達到4000萬輛。

  “站在城市發展的角度,實行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政策,也是好事。”徐長樂對本報分析,這是長三角交通一體化的細化之一,“過去,蘇浙滬收費站各自收費標準不一樣,使用ETC系統的一卡通性質也不相同,難以統一,同時,驗卡、收費等都使行車效率大打折扣。現在統一認證收費,在情理之中。”

  徐長樂還認為,通過互聯互通的方式,降低了員工、設備、設施等管理成本,減少了不少中間環節,提高長三角區域間的交通效率,也可讓物流運輸和個人、公司的旅遊成本降低。數據顯示,據上海公路管理部門統計,從省界道口進上海的大中型客車70%以上使用ETC系統,使道口通行效率提高了約3倍。

  交通大學城市與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高汝熹也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實行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不僅提高了行車效率,也在一定意義上促進了物流、運輸等交通行業的發展。”

  “一方面,這是與國際接軌,提高出行效率,加快長三角區域間産業要素間的流動;一方面,此舉將提供借鑒,為以後其他省市、乃至全國ETC系統的互聯互通提供借鑒;最後,有利於城市間交通發展機制的建成。”珠三角區域經濟專家王廉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但最終,‘落腳點’都是在經濟,均是為長三角和長三角周邊省市經濟的發展作貢獻。”

  事實上,此前為了加快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三角地區就曾提出過“3小時都市圈”這個説法。互聯互通實現後,不僅將打造長三角的“3小時都市圈”,還可能實現整個泛長三角地區都市圈的加快發展。

  尚有難點待解

  據了解,五省一市實現互聯互通,也已經有了比較好的基礎。數據顯示,目前長三角區域內共建成不停車收費專用車道1673條,ETC覆蓋率達到了65%,目前用戶已超過了77萬。但就總體數據而言,使用ETC的人群並不多。

  據媒體稍早前報道,上海市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服務處一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上海共有2.56萬輛車辦理了ETC業務,其中,個人1.93萬,單位6300輛車。“這與全市逾百萬輛的機動車保用量相比,普及率還非常低。”媒體稱。

  記者每次從江蘇前往上海的路途中也發現,除了高峰時段,與動輒排隊的人工收費口相比,ETC的收費通道往往通行的車輛較少。

  “也許是我們思維比較老套,我們還是比較放心將過路費交給工作人員。”一位車主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同時,有可能是手續和流程比較麻煩,我和我周邊的朋友不太願意去辦理。”

  “推廣ETC可能還需要有關部門的引導。但就未來而言,尤其是互聯互通後,使用ETC的人數可能會有所提高。”徐長樂認為,“因此,不必太多擔心未來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ETC系統的互聯互通,與ETC有關行業的産業或也將帶動起來。橫向比較日本,有統計顯示,預計到2015年,日本的ETC産業貿易額將累及達數千億日元。分析人士認為,就市場潛力而言,中國在ETC行業的産業發展同樣值得期待。(記者 黃燁 智慧)

編輯:米廣強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