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深兩地取消藥品加成收費

時間:2012-07-24 10:31   來源:經濟參考報

  今年7月以來,北京、深圳兩地公立醫院陸續取消藥品加成收費,同時設立階梯定價的醫事服務費等,這些醫改舉措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衛生部部長陳竺近日在北京友誼醫院調研時表示,醫改撕掉了“以藥養醫”的標簽,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將適度擴大改革範圍。

  7月1日起,北京率先在友誼醫院實施“零加成”,超過1500種藥品入列。統計顯示,半個多月來,北京友誼醫院的醫保患者次均藥費比照上半年次均藥費下降了100.44元,降幅接近三成。

  與此同時,深圳也在公立醫院全面取消藥品加成,涉及2962种醫保目錄藥品,藥價是以前的“八五折”甚至是“七五折”。

  “一次便宜幾百元,處方現在‘瘦身’了。”“藥價降下來,想想心裏就高興。”記者走訪北京友誼醫院、深圳市中醫院等聽到了患者肯定的聲音。不過,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價後,一些患者擔心會不會再增加其他的負擔,比如增加檢查費用。

  京、深兩地醫改部門告訴記者,這次醫改採取的是一種平移方法,北京通過取消掛號費、診療費和藥品加成,設立階梯定價的醫事服務費,門診分42元、60元、80元、100元四等;深圳也在逐步調整診費價格。

  友誼醫院院長劉建説,此次醫改後,患者相當一部分負擔由醫保托底,這意味著患者擔心的其他費用漲價不會發生,甚至隨著改革深入,檢查費等也可能有所下降。

  然而,還是有一些患者擔心這種類似“拆東補西”“一減一增”的方式,會不會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北京市醫改辦主任韓曉芳解釋説,新的制度設計,是一種結構性調整,通過階梯定價,使普通門診與專家門診的價格落差拉開至58元,比以往的9元有了很大進步,更尊重和體現醫務人員的技術服務,使醫院從主要依靠“賣藥”生存發展,逐步轉變為靠醫療技術服務生存發展。

  專家指出,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公立醫院的發展必須有政府財力的支援。

  據了解,目前京深財政部門已設立公立醫院補償機制。北京市財政部門承諾將確定醫院補助標準,結合服務量進行補償,並設考核獎金;深圳市醫改部門負責人也表態,將建立科學、合理的補償機制,草擬方案正報請審批。

  不過,儘管取消藥品加成等措施受到群眾好評,但是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仍然十分複雜,不可能一蹴而就。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余暉認為,正在進行的公立醫院改革已觸及“看病難與貴”的一些根本性矛盾,但要真正解決這些矛盾,仍需從內部及外部多方尋找改革動力。

  比如在北京,一些大醫院人滿為患,而一些中小醫院病員不足,有待於醫療行政部門從系統內部加以改革與調整。

  又比如,在一些醫院,患者一進門,醫生就讓你去檢查這、檢查那,然後開一大堆藥品,解決這類問題,僅靠醫療系統自身的改革恐怕也很難奏效。

  北京大學中國衛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國恩教授認為,公立醫院不僅需要內部的改革,同時還需要來自外部的改革,特別是引入不同所有制形式的醫療競爭主體,通過外力倒逼,為公立醫院改革增添生機與活力。

  據了解,今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要求,在積極推進公立醫院改革的同時,大力發展非公立醫療機構;還要求各地要儘快出臺鼓勵社會資本舉辦發展醫療機構的實施細則。

  專家指出,建立公辦與民辦並舉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模式,也是國務院日前公佈的《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的明確要求,這一規劃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部分公立醫院改制重組等。

  專家提出,調動更多的社會資源,並不一定損害公益性原則。有了多種資源的參與,公立和私立機構互相競爭,這樣才能促進有限資源的合理配置。

編輯:米廣強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