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外貿不振影響 多地出現民工返鄉流

時間:2012-07-24 10:24   來源:成都晚報

  中國證券報記者日前走訪浙江、江蘇等多家企業及河南等勞動力輸出大省時發現,受傳統出口産業不振等因素影響,民工返鄉流在多地出現。上一次“返鄉潮”發生在2008年10月,當時國際金融危機嚴重影響國內經濟,眾多民工提前返鄉。

  昨日,成都市金堂縣竹篙鎮的王紅瓊告訴成都晚報記者,6月起,當地就有不少外出務工人員陸續返回家鄉找工作。

  6月起民工陸續返鄉

  王紅瓊是金堂縣竹篙鎮最早一批外出務工的女工,1985年起就南下東莞打工,2008年回鄉辦了一家服裝廠。

  “從6月份開始,就有不少的外出務工人員從廣東、福建等地陸續回來,在家鄉重新找工作。”昨日,王紅瓊告訴成都晚報記者,返回金堂的主要是鞋廠、服裝廠的車工。

  “經濟環境不景氣,廠裏外貿訂單減少了。”從返鄉的務工人員口中,王紅瓊了解到,這些人員返鄉,最主要的原因是收入受到影響。“現在只能保證幹白天的活,沒有以前的加班活。”她説,這些務工人員在沿海以前平均一天可掙七八十元,而現在一天掙四五十元都算是好的。

  東莞打工不如回家

  龔美英是與王紅瓊一起最早南下東莞打工的金堂人。昨日,記者聯繫上了在東莞的她。

  龔美英稱,現在東莞的服裝廠、鞋廠越來越少,今年外貿訂單下滑又特別大;另外,東莞産業結構調整,使得一些中小規模的服裝廠、鞋廠轉移,從而減少用工需求。“由於現在國內的用工成本較高,一些工廠老闆開始向越南、泰國、菲律賓等地轉遷工廠。”她説。

  “沿海地區工資收入跟家鄉差不多也是一方面原因,我的姐姐原本在東莞一家大型服裝廠打工,廠裏訂單還算比較多,但就因為兩地待遇差異不大,而且在家鄉上班還可以照顧家裏,所以最近也回金堂了。”龔美英説。

  家鄉壓力也不小

  王紅瓊表示,返鄉務工人員回到金堂後,有的就在本地找活幹,有一部分服裝車工找到她,問服裝廠有無活幹。

  金堂縣大力實施勞務開發工作,常年有18萬人在外務工,有全國“勞務輸出第一縣”之稱。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從這年起,引導返鄉、創業興縣成為金堂勞務開發的新主題,王紅瓊也回來開建了一家服裝廠。

  然而,受經濟大環境的影響,今年她的服裝廠外貿訂單減少了大約三分之一,“去年有6萬件訂單量,而今年到現只有1萬件。”王紅瓊目前轉向內單,加工製作校服等來彌補外單減少。(記者 楊富)

編輯:米廣強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