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中央各部委接連出臺了新36條實施細則,為民間投資的進入鋪路。不過,從2005年非公36條到2010年的新36條,再到今年上半年陸續出臺的各種細則,民間投資進入壟斷行業的道路仍然曲折複雜。專家指出,向民間資本“開門迎客”之外,還需要創造更加平等的資本權。
部委政策密集出臺
提到新36條,最容易想到的就是鐵路、電信這些高門檻的行業。實際上,這些領域在民資的開放之前已經有一些實際行動,但是並沒有太多成功的案例。
2005年,國務院發佈《關於鼓勵支援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被稱為非公36條。
就在這一年,A股上市公司國恒鐵路獲得了羅岑(羅定—岑溪)鐵路的建設運營權。然而,資金短缺導致本來應該于2009年完工的鐵路線至今仍在建設當中。
2010年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國務院又頒布《國務院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被稱為新36條。
2012年初,發改委召集45個相關部門舉行貫徹落實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工作會議,指出在通信、石油等重點行業進展不理想,要求各部門在今年6月底前出臺實施細則,明確時限要求。
4月13日,交通運輸部出臺了《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公路水路交通運輸領域的實施意見》,正式拉開出臺新36條實施細則的大幕。緊隨其後,5月16日,鐵道部發佈《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鐵路的實施意見》。
與羅岑鐵路相似的是,另一家上市公司廣匯能源乘政策東風,其控股修建的紅淖三鐵路將成為民營資本修建的最長鐵路。
根據廣匯能源2011年年報資訊:紅淖三鐵路是一條以煤運為主兼顧煤化工産品的地方資源開髮型貨運鐵路,是國家批准由民營企業控股修建的鐵路,是新疆目前投資額最大、線路最長、標準最高的地方專用鐵路。
國資與民資表現差異
實際上,不只是鐵道部發佈了民間投資的相關政策,由於發改委的時限要求,各部委在上半年密集出臺了支援民資的各項政策。衛生部、工信部、國資委、銀監會、證監會、新聞出版總署等都有相關的細則出臺。
復旦大學企業研究所所長張暉明認為,國務院已經發過兩個36條,但還是有“玻璃門”的現象,説明這一問題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投資和被投資關係。“可以説這些行業並不是沒有對民營資本開放,而是只停留在表面,這一問題不是靠政府部門文件表態就能解決的”。
實際上,在今年經濟增速整體回落的大背景下,民資和國資的利潤狀況也出現了一些分化。
國家統計局6月底發佈的數據顯示,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8434億元,同比下降2.4%。5月當月實現利潤3909億元,同比下降5.3%。
雖然整體下降,但是不同性質的企業表現卻大相徑庭。1-5月份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5601億元,同比下降10.8%;私營企業實現利潤5500億元,同比增長18.1%。
雖然兩者實現利潤總額相差不多,但是從利潤的增幅來看,私營企業在今年的表現相對國有企業搶眼很多。
要吸引民資該做的還有很多
吸引民間資本投資除了開門以外,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該做的還有很多。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許小年認為,發展民營經濟可以從六方面入手:一是司法獨立,保護財産權;二是在法律、政策、資源、市場進入等各方面一視同仁,取消對民營資本的歧視;三是放鬆管制;四是打破壟斷;五是縮小和嚴格限定國有經濟的範圍,公眾監督和參與管理國有資産;六是實質性減稅。
採訪過程中,多家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主均告訴記者,在經濟形勢不好的背景下,減稅是企業最期待的。只有實質性地將稅負降下去,才能消解原材料、人力等成本上升等帶來的壓力。
張暉明表示,開放不僅僅是同意民間資本入股,而是放開由民間資本自己控制。另一方面,政府應致力於“平等資本權”的建立,考慮市場秩序的公平和市場體系的規則,這需要政府部門改變日常工作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取向。
雖然業界有不同聲音,但是各方對於民資仍然有著很多期待。上海市工商局長寧分局、浦東新區分局紛紛出臺措施,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醫療、養老、教育等領域。在民營經濟發達的浙江溫州,正在實行金融改革,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正在成為當地的重要工作。
浙江省金融工作辦公室主任丁敏哲日前指出,民間金融實現突破既要建規矩,又要開通道。建規矩就是要抓緊研究制定有關民間金融的法律法規,開通道就是要打開民間資本陽光化、規範化的通道。(記者 周琳 沈而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