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商超渠道“霸權”形成“四大侵害”

時間:2012-05-04 08:39   來源:經濟參考報

  據中國政府網5月2日消息,國務院辦公廳日前轉發了國務院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辦公室《關於2012年糾風工作的實施意見》。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堅決糾正大型零售企業向供應商違規收費問題。

  業界人士呼籲,應以此為契機,加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體系建設,強化部門間立體作戰,避免“一陣風”、“運動式”整頓,加速形成監管、懲治的長效機制。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趙忠秀、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黃國雄、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李文溥、民盟廈門市委副主委朱獎懷等研究人士指出,商場霸權和各種潛規則,對消費市場的侵害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首先,依靠渠道“霸權”,大筆利潤都被並不創造實際價值的中間環節所攫取,對製造業和消費者造成兩頭擠壓。

  洪經理説,與賣場“旱澇保收”的各種收費相比,傳統製造業面臨巨大生存壓力“中小型運動鞋企業的平均利潤率還不足3%,僅能勉強維持企業運轉。”

  張經理表示,受三聚氰胺事件影響,近幾年絕大多數國産奶粉企業都是入不敷出,苦苦支撐。希望政府能夠下大力氣整治渠道“霸權”,為供貨商減負,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蔡經理告訴記者,以一個出廠價1元的糕點的為例,到經銷商手裏售價要到1 .45元,再到賣場上架,加上各種進場費用,零售價就得標到1.8元。其中,經銷商的1.45元中,還要扣掉10%-20%的返點費給賣場。最保守計算,賣場各種不合理費用至少佔到糕點最終零售價的27.5%。

  “羊毛出在羊身上,被逼無奈的供貨商,最終只能找消費者埋單。”劉經理説,供貨商採取的手段一般是變更商品規格、型號,提高商品售價。原本單價100元的商品,到超市上架,至少得賣到140元以上。

  其次,打擊小型商貿流通業態,抑制居民正常消費意願。

  趙忠秀指出,國內商貿流通業態發展較晚,從理論研究到實踐環節都嚴重不足。一個外資“巨無霸”超市進場,就把國內所有企業、所有品牌都征服了。

  據趙忠秀反映,按照國際上一些大型超市的經營策略,一般每5萬人口範圍內建一個中心店,所到之處“一桿插到底”,周邊其他商鋪都難以生存,嚴重打擊了其他流通業態,不利於零售終端業態的多元化發展。由於大賣場抬高了商品零售價格,也在相當程度上抑制了老百姓的正常消費意願。

  再次,“通道費”的概念最早由外資流通企業引入中國,但目前已經畸形發展,導致本土流通企業紛紛效倣,成為束縛中小企業的“緊箍咒”。

  張經理説,在四川,一些生意較好的鄉鎮小商店,也都學著開始收取“通道費”,無非就是收多收少的問題。以鄉鎮為目標市場的中小型生産企業本身日子就難過,正是最缺錢的時候,卻經常被商場亂收費、拖欠貨款壓得喘不過氣來。

  最後,流通環節的潛規則,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收入環節,養活了很多人。比如,很多采購經理和促銷人員,由於商場開出的工資待遇極低,他們就靠各種“吃拿卡要”過日子,在更大程度上助長了商業腐敗行為的滋生。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