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議內需拉動:點、面結合支撐促消費

時間:2012-03-14 10:28   來源:國際商報

  隨著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擴大內需內容的著重強調,擴大消費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正愈發明顯。兩會期間,本報記者就潛在的消費增長點以及如何有效拉動內需等問題展開了採訪,代表們認為,伴隨人民群眾收入水準的提高,潛在消費需求遍及通訊、汽車、教育等眾多領域,但若要實現質的突破,還需有效推進各種機制與體制的改革,為促消費保駕護航。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商務廳廳長謝開華指出,未來比較有增長潛力的消費領域應該在住宅、汽車、通訊、教育、文化等領域;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工藝品進出口公司董事長薛穎認為,具有較大潛力的市場是二三線城市和農村,特別是廣闊的農村市場。

  也有人大代表把關注的目光投放在了文化産業。全國人大代表、民進北京市委專職副主委毛桂芬就坦言,伴隨國民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結構悄然升級,對文化産品的需求會日益增多。因此,毛桂芬認為,電影、話劇以及影視類的消費産品增長潛力較大。

  然而,擴大消費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謝開華坦言,當前,經濟增速緩慢回落與物價仍處高位相互交織,居民實際收入增長不大,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健全,消費預期難以根本提升。現有的促進消費政策有的已經到期,有的政策張力已失去彈性,促進消費的新增長點尚未確立。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市場秩序尚未根本扭轉。因此,如何落實中央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著力擴大消費需求,拓寬和開發消費領域,是各級政府必須高度重視的重大問題。

  對此,毛桂芬認為,根本辦法在於解決消費者的後顧之憂。在醫保、教育等問題上,國家應加大扶持力度,確保消費者有錢可花。

  山西農業大學的教授,全國人大代表董常生則認為,促消費的根本之計在於讓普通消費者手中有足夠的可支配收入。只有擴大廣大群眾的實際收入才是根本之策,而這需要機制與體制的雙向改革。比如考慮擴大民營資本在金融、農林、教育、醫療等産業的比重,提升農産品價格吸引農民重返田地等。

  而從商務部門職責出發,謝開華表示,要進一步搞活流通,儘快形成促進消費的長效機制。(孫楠)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