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轉型的落腳點在於增加居民收入

時間:2011-11-15 12:40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隨著我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消費轉型再次成為目前的突破口。據媒體日前披露,由商務部牽頭制定的國內貿易“十二五”規劃已經基本定稿,近期將正式出臺。其中的一個具體目標就是,五年之後,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翻番。

  這是我國首部國家級內貿發展規劃。毫無疑問,在目前世界經濟復蘇面臨諸多不確定風險之時,這個規劃對於促進中國經濟轉型具有重要的引導意義,也體現出中央為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所做出的一個新的制度安排,可以預期,未來五年,在國內市場建設方面,包括資金等一系列資源都將進一步向這個方面傾斜。

  其實,與此有著 “異曲同工之妙”的是,胡錦濤主席在歐洲發出的“全球當務之急是保增長”,意味著中國的主要任務已由“防通脹”轉為“保增長”。如何實現保增長目標呢?目前,在週邊經濟增長緩慢和國內經濟緩慢回落的背景下,受房地産開發投資下滑影響,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已呈現回落趨勢。此外,雖然截至11月2日,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累計突破3萬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但是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然為負。某種意義上説,在目前中國經濟依然由外貿主導的外向型增長模式的時期,國家級戰略的內貿規劃從體制機制上提出了部署,是中國經濟轉型發展的必然。

  不過,最終能否落實關鍵需要看國內居民的收入情況。要促進國內居民消費水準的提高,一方面要解決好當前社會財富佔有的失衡矛盾,另一方面要進一步促進居民的基本收入增長,尤其是農村居民的收入增長。

  從社會財富的佔有情況來看,政府無疑成為了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受益者。根據財政部公佈的9月份財政收支情況,前三季度累計全國財政收入81663.3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8623.83億元,離完成今年的財政預算只有8057億元。據此測算,即便第四季度財政收入維持零增長,全年的財政收入也會超過10萬億大關。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近期根據高凈值人群測算模型測算與全國1000多個樣本驗證後認為,在全國個人可投資資産大幅增長的同時,中國高凈值人群(個人可投資資産超過1000萬元,不包括自住房、非上市公司股權和耐用消費品)數量也得以迅猛增長:由2006年的36.1萬人增長到2010年的 100.3萬人,在 2011年達到118.5萬人。其持有的可投資資産從2006年的10.4萬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30萬億元。但是,處於社會低層的普通居民收入由於基數過低,在絕對數上處於劣勢地位。來自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發佈的《2011年中國農村政策執行報告》顯示,今年以來農民收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前三季度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現金收入5875元,同比增長20.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3.6%。同時,前三季度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6301元,同比增長13.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8%。農民收入增速比城鎮居民收入增速高出5.8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同期的2.94比1縮小到2.77比1,為近年來同期最低,並連續兩年呈縮小態勢。但是就絕對數而言,城鄉之間的差距基本上是擴大的。而且即便是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超過2萬,相對於城市高房價、高物價等高生活成本,基本上難以有更多的資金用於消費。

  可見,在全球經濟面臨著新的不確定風險之時,從中國經濟轉型的現實出發,推出內貿發展規劃是一項具有積極意義的措施,但是要真正實現,除了體制機制來引導,更重要的是推進居民收入的增長,這才是消費的根本。

編輯:李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