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貶值將是趨勢 中國外匯儲備急需分散化

時間:2011-08-02 09:25   來源:京華時報

  北京時間8月1日上午,美國兩黨就提高債務上限達成一致,此舉雖然避免了美債違約,但意味著美國繼續開動美元“印鈔機”,這無疑將加劇中國等新興市場的通脹形勢。有關專家指出,美債的長期風險不容低估,中國應考慮主權債務工具的多樣化。

  -美國債務

  中長期違約風險大

  對外經貿大學中國國際貨幣研究中心主任孫華妤認為,債務上限的調整並不意味著美債風險的徹底消除,而是債務引爆點的推遲。上調債務是臨時性的措施,從美國自身情況來看,財政赤字的增加幅度會緩和,但是財政赤字下降是不可能的。美國的社會福利支出、醫療體系支出等方面的支出不可能削減太多。

  孫華妤表示,從目前這個結果來看,美國國債真正違約的可能性不大,因為美國政府知道,直接違約對美國經濟自身沒有好處,對世界經濟威脅更大。但美國財政的長期赤字會通過貨幣方式來填補。美元貶值將是長期趨勢。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博士後杜徵徵表示,這個結果在預料之中,因為未能達成協定的代價將是巨大的,不僅會對美國國內經濟及就業産生重大衝擊,還會通過金融市場及資産效應衝擊全球經濟。杜徵徵説,短期美國債務違約的風險有所降低,但是治標不治本,中長期違約風險仍然較大,對中國以美元為主的外匯儲備産生重大影響。

  可能選擇隱性違約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表示,如果QE3(第三次量化寬鬆)推出,本身就是美國經濟前景不明朗,失去信心的表現,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宗商品將不可避免地遭遇再一輪的爆炒。另外,還將加劇新興市場的通脹壓力。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無疑形成産品價格上升的壓力,而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壓力又會對外匯流入造成吸引,進一步形成外匯佔款的壓力。

  中央財經大學銀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説,美國將繼續增加債務,但是它的償還能力不足,經濟發展不了,靠印鈔維持國家機器的運轉。對歐美債務國將形成巨大衝擊,經濟雪上加霜;對債權國而言,也將引發通貨膨脹,導致世界經濟的前景更加黯淡。

  郭田勇認為,此次美債危機中,中國將成為美國境外最大的受害者。美國面對這麼多的債務,不具備償還能力,可能選擇隱性違約,即輸出債務,這意味著中國將承受通貨膨脹、美元貶值。從美國現有安排來看,財政赤字縮減遠比不上債務增長的速度,債務償付能力日益下降,中國的美元債權資産也會受到影響。未來應儘量減少美元儲備,雖然不能一下子拋售,但新增的儲備要減少。

  -中國外匯儲備

  外匯儲備過大不是好事

  數據顯示,截至5月16日美國公共債務總額為14.29萬億。美國國債債主排行:第1名,美國社保信託基金,佔19%;第2名,美國財政部,佔11.3%;第3名,中國,佔8%。中國是持有美債的最大經濟體。

  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範大學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黃澤民表示,一個國家合理的外匯儲備規模主要看三個指標,一是其三四個月進口所需要的用匯,二是其10%的對外貨幣性負債,三是其干預外匯市場、穩定匯率所需要的外匯儲備。他認為,我國的外匯儲備滿足上述需求已綽綽有餘。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許小年表示,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反映出兩個問題:第一,中國經濟結構內部嚴重失衡,必須儘快糾正;第二,人民幣現在還不是國際貨幣。

  許小年説:“我們國家日益膨脹的外匯儲備根本就不是財富的象徵,這個外匯儲備超過了一定程度之後,它越大,就説明我們國家經濟結構失衡越嚴重,不是好事兒。所以在談外匯儲備的時候,首要問題是如何縮小繼續膨脹的外匯儲備,第二才是外匯儲備如何保值。”

  不可避免要購美國國債

  中國建設銀行高級研究員趙慶明表示,對中國來説,外匯儲備不可避免地要購買美債,別無選擇。即使歐元堅挺,歐洲一些國家的政府信用風險也要遠遠大於美國。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稱,實際上我們現在外匯儲備的主要投向是各國的債券市場,近年來中國政府已經在嘗試進行外匯投資的多元化,中國政府已經增持了歐元、日元、韓元。但現在的問題是上述非美元債券市場容量很小,不夠中國人買的。美國國債佔全世界債務市場的40%,而且構造非常複雜,其中投資機會非常大。而其他上述非美元債券戰略市場容量小,很難贏利。其結果是投資非美元債券戰略市場風險比投資美元國債還要大。所以,買美元國債是我們鉅額外匯儲備的一種無奈的出路。

  外匯儲備需“分散化”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表示,從長期來看,美元已漸顯貶值趨勢。如果我國長期持有鉅額的美元儲備,不能低估其貶值的風險。

  夏斌認為,中國外匯儲備管理體制調整勢在必行。他建議,相關部門應儘快成立國家海外資源投資委員會,以“服務於國家可持續發展目標,獲取戰略性利益”為目的來運用我國的外匯儲備。

  而對於中國手中龐大的美債,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建議,中國儲備管理部門應該作出一些應變準備:第一,與美國財政部保持持續接觸,對其施加壓力。作為美國的最大海外債權人,為了保護自己資産的安全,中國有這個權利也必須這麼做。第二,如果美國最終出現債務違約,中國應做好國際金融市場可能崩盤的準備。第三,應豐富儲備資産構成品種,比如聲譽較高企業、金融機構的股票和高等級債券,小部分對衝基金和投資公司股權及大宗商品期貨合約。

  華東師範大學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黃澤民認為,應當通過投資、採購等渠道消化超額外匯儲備。考慮到我國正處於新興工業化時期,應該主要向國外石油、礦藏等資源類領域進行投資。採購國外的先進裝備、先進技術,提升我國製造業的技術水準。

  復旦大學國際金融係副教授陸前進建議,要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放寬中國企業和居民海外直接投資的範圍、渠道和審批程式,開拓更多的外匯直接投資渠道。資本管理模式應從“寬進嚴出”向“嚴進寬出”轉變。

  此外,還有許多專家呼籲,應繼續放寬居民結售匯限制,實現藏匯於民。美、日等發達國家,居民手中的外匯儲備數倍甚至數十倍于官方儲備。儲備化公為私以後,投資主體分散,不但有利於分散風險,提高決策效率,而且個人和企業可視經營能力和承受能力,投資風險高但收益也高的品種,從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