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拐點” 實現中美經濟互利共贏

時間:2011-05-09 09:44   來源:中國證券報

  第三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將於9日至10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促進兩國之間相互投資、推動中美經貿關係良性發展無疑是此番對話的一大亮點。中國證券報認為,中美兩國都面臨著經濟增長模式的“拐點”,應致力於建立更加公平、互惠、開放的投資和貿易環境,以促進兩國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製造—美國消費”的經濟平衡等式遭到挑戰。當下,中美兩國都面臨艱巨的經濟結構調整任務。

  對美國而言,過度依賴消費的經濟增長模式已不可持續,貿易失衡局面難以為繼。“去工業化”和虛擬經濟給美國經濟發展帶來嚴峻挑戰。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國內基礎設施陳舊、醫保及教育等問題導致經營成本提高等因素,日漸侵蝕著美國經濟長期競爭力的基礎。

  對中國來説,經濟增長長期依賴外需、産業結構嚴重失衡、外匯積累過多所帶來的流動性過剩以及通脹是亟待解決的難題。

  為此,美國提出把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與解決經濟發展模式問題相結合,以綠色技術作為促進經濟增長、提高國際競爭力和創造就業的根本。中國在努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著力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産業升級,下大決心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在這一同樣面對經濟增長模式“拐點”的背景之下,雙方推動貿易和投資合作備受矚目。中美設立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以來,在部分經貿領域的合作取得良好進展。

  雙方合作推進最快的一個領域當屬新能源。2011年是中國“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鼓勵新興産業發展成為重要內容。剛經歷國際金融危機的美國急需從新興産業發展中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在這樣的背景下,中美新能源産業合作迎來良好發展契機。低碳經濟、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潔凈煤和碳捕捉及封存、智慧電網、建築能效、新能源汽車等方面的合作,成為中美經貿合作尤其是經濟技術合作與企業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一兩年來,中美雙方已簽訂不少大單。

  但總體而言,中國企業在美投資障礙較多、美國對華出口管制等因素,仍制約中美貿易關係的進一步發展。

  一是中國企業在美投資遭遇諸多限制。今年以來,最典型的事件便是全球最大電信設備製造商之一中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美國投資計劃多次受挫。例如,2008年,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以“出於安全考慮”的理由,阻止華為和貝恩資本對3com的聯合收購;2010年,華為對摩托羅拉無線網路部門、美國私有寬頻網際網路軟體提供商2wire的收購也被迫中止等。

  華為在美投資屢遭阻撓只是中國企業在美投資的一個縮影。目前,有很多中國企業在向美國政府申請在美投資、並購項目。中國企業加大對美投資,有助於美國解決國內失業率高居不下的問題。美方應加快審批程式,為中國企業營造公平、公正的投資環境,為兩國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創造更多有利條件。期待中美之間的對話能促使美方將關於歡迎中國企業投資的表態真正落到實處。

  二是對華出口限制。美國出口優勢在高科技産品。美國一方面限制高科技出口,一方面又希望獲得貿易順差。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中美互為第二大貿易夥伴,但長期以來,美國實行對華出口管制,導致高新科技對華出口由2001年佔中國整體有關産品進口的18.3%跌至近年的7%,與此同時,歐、日對華高技術産品出口逐年增加。美方取消對華出口管制,有利於美國發揮自身技術和産品競爭優勢,擴大出口、增進就業和促進復蘇,有利於擴大和深化中美在經濟、科技等領域交流和合作。美國應儘快提出逐步消除對華高科技出口限制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從整體上取消不合時宜的對華出口管制,切實兌現承諾。

  三是金融對等開放尚需推進。在金融服務業領域,美國公司希望在華能獲得同中國金融機構一樣的機會。目前在金融合作領域,中美之間已出現新的進展。比如,摩根士丹利與華鑫證券、摩根大通與第一創業證券分別組建合資公司的申請於1月7日獲核準,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分別佔這兩家合資公司近1/3股份。近年來,中國陸續提高QFII額度並加快審批速度、允許QFII投資股指期貨、允許境外機構投資銀行間債市等,顯示中國金融開放力度在逐步增強。隨著經濟金融全球化發展,中國金融機構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進行海外並購意願不斷增強。

  但在實際操作中,中國金融機構在海外的拓展受到美國政策等方面的各項限制。例如中國商業銀行在美獲取零售業務牌照十分困難。目前中國金融機構公司治理結構和監管標準已達國際水準,美國應進一步落實此前承諾,對在美開展業務的中資銀行實施國民待遇,按國民待遇原則對中資銀行的申請進行評估。同時,對中國證券公司和投資諮詢機構在美登記和開展業務實施國民待遇。

  當今世界經濟負重前行。更加公平、互惠、開放的投資和貿易環境對中美兩國實現經濟增長模式的成功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