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銘: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力量和源泉

時間:2011-03-08 09:03   來源:人民日報

  3月7日下午,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了主題為“促進消費和對外經貿”的記者會。

  今年進口增幅將大於出口

  希望美國取消對華出口限制

  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會上表示,今年外貿形勢總體較好,但也有很多不確定性,整體上要堅持“穩出口、擴進口、減順差”。

  陳德銘説,出口方面,由於國際上還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國際經濟復蘇的基礎還不牢固,一些主權債務國家和金融體系的隱患還沒有消除,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和匯率變化的波動還比較厲害,保護主義也在不斷升溫,所以國際貿易增幅可能會下降;從國內來看,我們也面臨著原材料漲價、勞動成本上升以及部分勞工短缺等困難,節能環保的要求也更加高了,各種成本推動的因素也在增加。“所以,我們對出口的基本判斷是會增加,但增幅不會很大。”陳德銘説。

  “從進口來講,中國加快了結構調整的力度,同時推進了自貿區戰略、加快實施促進進口便利的措施,所以今年進口的增幅會較大,也會大於出口。”陳德銘説,初步判斷,今年我國貿易順差佔GDP的比例可能會進一步下降,不排除個別月份有貿易逆差的情況。

  陳德銘特別強調,雖然中國的貿易順差在減少,但要注意2010年産生的1800多億美元貿易順差中,99%是對美國的順差。因此,中國和美國坐下來討論雙邊貿易的平衡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這兩年非常注意不斷從美國擴大進口,既改善了我們之間的貿易,也表現出很大誠意。我們希望這種誠意能夠得到美國良好的回應。”陳德銘説,希望美國取消對華出口限制的法案,讓美國更多的企業能夠得到公平待遇,讓他們的産品能夠到中國來,這既會讓美國失業率有所改善,讓美國經濟復蘇能夠加快,也能使兩國的貿易更趨平衡。

  中國高檔品牌運營費用較高

  與當前國內稅收相對較高有關係

  對“中國居民經常到海外購買本國製造商品”的現象,陳德銘坦承這的確存在,而且還在增加。這是因為中國自己的民族品牌、高檔消費品牌還不足,從供給角度講不能滿足居民需要,而隨著人們收入增加,相當一部分人崇尚于名牌消費。此外,中國高檔品牌的運營費用比較高,這與我國當前的稅收相對較高有關係。

  據了解,2010年中國國內高檔消費品增長了23%,在境外消費高檔品的人群增長了30%。陳德銘表示,目前中國對高檔消費品的需求位列世界第二,略低於日本,預計到2015年就可能超過日本,成為世界上消費高檔商品最多的國家。“這主要是因為我們人口多。此外,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西方的産品在其所在國降價、打折,再加上部分國人喜歡炫耀等因素,導致國人喜歡到境外消費高檔品。”陳德銘説。

  對這些問題,商務部正在研究解決。陳德銘説,目前商品的交易成本總體偏高,今後首先要完善國內銷售體系,加強規範零售市場,降低國內流通費用;同時,要大力培養自己的名牌産品,讓國外的産品特別是在中國生産的國外品牌産品,能夠通過便利的手段直接在中國轉成內銷,即所謂的內銷便利化,讓百姓在能夠買這些商品時得到更多實惠。

  限制稀土出口是為了保護環境

  願同各國一道研究稀土的替代原料

  對外媒關注的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問題,陳德銘説,中國現在是以30%左右的儲量提供了全球90%以上的稀土供應,中國的稀土大量分佈在經濟不發達地區,而且中國目前對稀土開採、加工的工藝水準總體還不夠先進,對環境生態帶來了極大不良影響。

  “我曾在江西生活勞動過十多年,那兒有非常豐富的稀土資源。我看到,由於我們沒有很好地將稀土從土壤裏萃取出來,所以大量的土壤被酸化。稀土開採過後,大片的土地不能復蘇,確實給生態帶來了很大的影響。”陳德銘説,中國政府面臨著非常大的環境壓力,決定對稀土的開採、加工以及對於國內使用和出口實行同等的減量限制,希望得到大家的理解。

  陳德銘表示,我們也正在研究如何進一步根據國務院的要求,完善整個稀土的産業政策。我們希望世界上其他的稀土資源大國,能夠在技術和環境保障的情況下開採一些稀土。我們也願意同世界各國一道研究稀土的替代原料。我們必須找到實現稀土迴圈利用的辦法以及稀土的替代原料。

  我企業海外投資發展迅速

  今後將更注重防範風險、增加收益

  陳德銘説,中國實施“走出去”戰略,是由中國自身發展階段所決定的。比如,前幾年德國的出口量一直大於中國,現在也幾乎和我們相等,略比我們少一點,但是我們的外匯儲備有2萬—3萬億美元,德國的外匯儲備經常只有幾百億美金,原因就是他們在使用這些外匯方面做得很好,就是我們通常説的“走出去”。

  陳德銘表示,西方國家的“走出去”當然不僅僅包括企業投資,還包括個人旅遊、教育、消費等等。中國在旅遊上雖然打開了很大市場,但總體還很小,所以,目前中國的“走出去”絕大部分是指企業的投資。近年來,企業的海外投資發展非常快,去年中國在非金融領域的海外投資已經達到590億美元,跟去年引進外資的1000億美元相比,已接近6:10的水準。

  “到海外投資是有風險的。”陳德銘説,我們基本遵循“政府指導、企業決策”的原則。首先,政府會把所掌握的各種國別的風險情況提供給企業,也把我們對一些國家的情況分析預警資訊告訴給企業。其次,政府對於風險的防範,就是發現風險之後如何加以防範。第三,建立和完善應急機制。

  陳德銘説,目前中國已從利比亞撤回3萬多名員工。我們在利比亞沒有投資,但我們有75個企業,有50個項目的工程承包,涉及金額有188億美元。“沒有投資不等於沒有風險,因為我們的設備在那兒,我們預付的資金、保證金也在那兒。”陳德銘説,我們正在總結經驗,將來碰到緊急情況時、需要進行風險防範時,如何把保障人員的安全和財産的安全更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我們“走出去”減少風險、增加收益。

  中國因入世而獲得發展動力

  今後將切實轉變外貿發展方式

  陳德銘説,加入世貿組織10年來,中國平均關稅從15.3%降到了9.8%,對世界開放了100多個服務貿易的部門,同時經歷了歷史上最大的清理法律法規的工作,涉及3000多個法律法規,我們還學習運用國際貿易規則,建立可預見的對外貿易制度。我們將世貿組織的非歧視、透明度和公平競爭等原則用到了我們的經濟制度中,使我們這個社會更加重視市場意識、法治精神和智慧財産權保護意識等。

  10年來,中國不僅從入世中獲得了動力,也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和源泉。10年來,中國進口規模增長了4.7倍,成為世界第二大進口國。中國的貿易量已經佔到世界貿易的1/10,我們還在不斷完善投資環境,連續多年成為世界主要投資目的地。大多數在中國的投資企業都在中國的發展中受益。

  “今年以及今後若干年,特別是在‘十二五’期間,我們特別要切實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包括一般貿易、加工貿易、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我們還要堅持進口和出口並重,擴大進口。”陳德銘説,我們還要推動企業對外投資與國際合作,力爭使“走出去”走得更穩。在利用外資方面,商務部將儘快與國家發改委共同修訂外商投資産業指導目錄,鼓勵國際資本向高新技術、節能環保、現代服務業以及中西部地區投資。(崔 鵬)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