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對通脹的警惕應提升而不是下降

時間:2010-08-06 10:11   來源:新京報

  隨著“蒜價貴過肉價”、“豬肉價格連續六周快步上漲”、“7月份50個城市雞蛋價格累積上漲10.2%、創下歷史新高”等一系列事件的出現,加上國際資本進入中國糧食收購市場,甚至是某些由政府指導或者政府定價的商品價格,如景點門票、銀行跨行取現手續費等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漲幅,正如央視《新聞1+1》中指出的,“漲價”已經成為市井間最熱門的詞彙之一,儼然已經成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與漲價資訊對應的是,目前研究機構普遍看漲7月通脹,認為7月份CPI再創新高沒有太多懸念。儘管如此,主流機構基本上都認為在今年通脹並不會演化為一場“危機”,即使8月份CPI仍進一步攀升,只要未越過4%,就不足為慮,下半年整體通脹下行的趨勢已經基本確定。

  在過去一段時間,中國的農産品和鋼鐵的價格分別經歷了一波強勁的上漲和下跌,由於兩者分別代表中國主要的食品價格和主要的工業品價格,這就讓如何評估未來的通脹前景,成為一個頗具爭議的事情。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當前中國的通脹問題存在著很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從長期看,中國經濟體內隱藏著通脹的因子,隨時可能爆發;從短期看,通脹仍是溫和可控的,特別是從統計局公佈的數據看。

  談到工業品價格走勢,就不得不考慮國際因素。在西方發達經濟體二次去庫存的影響下,國際有色金屬在二季度經歷了比較大幅度的回落。中國一些主要有色金屬品種的價格也跟隨出現了調整,銅、鋁、鋅價格下降的幅度普遍達到20%-30%。但是這一幕在最近出現了逆轉,隨著美元的持續疲弱、特別是進入7月份之後,不管是國際還是國內,各種有色金屬的價格都出現了普遍的上揚。

  國內對工業品的需求主要來自於投資,管理層對於“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的定調,以及西部大開發等區域政策和新興産業規劃政策的緊密出臺和近期各地頻發的自然災害,都引發了投資者對投資增長的預期。而在國內流動性已得到改善的背景下,新一輪工業品通脹已經開始醞釀———實際上,鋼鐵價格自7月中旬之後即出現了明顯的止跌反彈跡象。

  近期國內農産品價格的上漲,無疑預示著一定的通脹壓力。農産品價格的上漲,儘管與美元貶值、投機、氣候等因素不可分割,但供求基本面的緊張更是為這一輪上漲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庫存下降、糧食主産國減産、惡劣天氣,再加上下游需求強勁,都使得農産品通脹具有長期演化的趨勢。

  由於食品在CPI中佔據約四成的權重,這使得氣候因素在特殊情況下對通脹的影響,要大於經濟的熱度,這就要求必須對氣候災害提高警惕。另外,從豬糧比的週期性演變規律來看,下半年豬肉價格的上漲懸念不大,而預計本輪豬肉價格上漲週期會持續較長時間,在明年乃至更長時期內,都將成為通脹水準的主要威脅之一。當然,對於國內農産品價格,投機因素亦在推波助瀾,從“蒜你狠”到“豆你玩”,再到“姜你軍”,無不是流動性四處衝撞的結果。

  如果從長期的視角來看,隨著人口紅利衰竭下勞動力成本抬升,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而投放的天量貨幣的發酵,中國對通脹的警惕應該提升而不是下降。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