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超日趕美”需平常心

時間:2010-08-03 13:3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經濟已經超過日本,成為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過去幾天,國內以及國際媒體都對此進行了廣泛報道。特別是一些國際媒體,結合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引發的國際經濟、政治格局調整,還發表了多篇分析和評論文章。

  實際上,根據中日各自經濟總量和增長勢頭,中國經濟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是遲早的事情。2009年,中國經濟總量約為4.98萬億美元,日本約為5.07萬億美元。2010年,中國經濟預計將增長10%左右,而日本經濟增速不會超過3%。中國經濟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是必然的。如果按照國際上另外一個流行的統計口徑——購買力平價來計算,中國經濟早在幾年前就已經超過日本了。

  但毫無疑問,中日兩國經濟總量排名易位,仍是極具歷史意義的一刻。

  對於全體中國人來説,中國經濟成為“世界第二”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在我們的近鄰,同為新興經濟大國的印度,這一消息也受到了密切的關注,印度媒體的反應則非常具有代表性。《印度時報》在評論中認為,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一項巨大的成就,也是中國30多年改革開放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上億中國人得以擺脫貧困。文章還特別提到,1990年,印度經濟總量相當於中國的80%;而到現在,印度經濟總量僅為中國的25%。文章認為,印度應該多與中國接觸,並在削減貧困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向中國學習。

  在中國經濟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的背後,還有更多的表述同樣令人振奮。例如,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工廠”、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也是世界最大的鋼鐵製造國等等。中國經濟成為“世界第二”,對世界其他國家帶來了巨大好處。從巴西到印度,從日本到澳大利亞,從哈薩克到安哥拉……在全球的每一個角落,幾乎都能感受到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正是得益於所謂的“中國需求”,日本經濟得以擺脫十幾年的停滯狀態;也正是得益於中國的投資和需求,許多非洲國家開始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特別是在國際金融危機當中,中國經濟率先觸底反彈,成為推動地區和世界經濟復蘇的重要積極力量。事實已經證明,中國的成功,將給世界帶來巨大的機遇。

  從國際經濟格局調整的角度來看,中國經濟成為“世界第二”也有重要意義。正是以中國為代表的廣大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迅速崛起,推動了國際經濟格局調整。目前,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這兩個重要國際金融組織當中,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權和話語權都有所增加。

  當然,作為一個中國人,當我們為中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進步而感到自豪之時,仍必須保持一顆平常心。中國經濟總量雖然已經位居“世界第二”,但我們的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GDP)仍位居世界後列。按照世界銀行統計,2009年中國每人平均GDP為3600美元,位居全球第124位。而美國則高達42240美元,全球位居第17位;日本為37800美元,全球位居第33位。中國每人平均GDP甚至排在一些拉美和非洲國家之後。而且,在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下,中國經濟本身還面臨許多兩難問題。此外,中國在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方面,依然任重道遠。(明金維)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