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租房怎樣才能不被富人“揩油”

時間:2010-07-30 11:13   來源:經濟參考報

資料圖片

  隨著七部委文件的下發,“公租房”在全國各地大張旗鼓地開展建設。這一被稱為中國內地版“公屋”的住房新型態,立即引發了眾多疑問,會不會像經濟適用房一樣被富人“揩油”,建設的鉅額資金投入從哪來,公租房住戶能享有産權房業主一樣的公共資源嗎?

  到目前為止,全國各地的公租房大部分還處於規劃、建設階段,很多地方還在討論政策制定等問題。杭州市在去年底推出公租房“現房”,包括外來人口在內的第一批承租戶已入住了半年多,相關政策和操作規則日趨成熟。這個嘗到第一口水的城市是如何突破這些瓶頸的呢?

  公租房如何讓富人走開

  杭州市從2003年開始探索建立公共租賃房的政策,2009年底開始付諸實施。

  作為全國最早推出“公租房”現房的城市,該市從去年底至今,首批承租家庭已在“可租可買”的公租房內住了半年余,其中還包括一部分外地戶口的家庭,嘗到了中國內地版“公屋”的頭口甜水。

  據了解,杭州的公共租賃房實行可租可售、租售並舉的政策。政策覆蓋四種類型人群:

  第一種是超出經濟適用房申請條件,但買不起商品房的家庭,房租考慮一定的市場因素,定為15元每平方米,這种家庭可在接下來幾年中,減少住房消費支出,加快財富積累,最終通過市場解決住房問題;第二種是超過廉租房申請條件、但買不起經濟適用房的家庭,房租由政府給予較大比例的補貼,定為5元至6 .5元每平方米,如果想要購買經濟適用房,可以半買半租,到有能力的時候再買下全部産權面積;第三種是在杭州市區工作的非本地居民,符合相關條件,也可以申請公租房,但只租不售;第四種是創業人才,尤其是剛畢業的大學生,也可享受政府補助下的公房租賃。

  外來非本地戶籍人口能否享受保障房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身處城市化的時代浪潮中,大量人口遷移使得城市擁擠不堪。一方面要讓勞動者有體面地工作,有尊嚴地居住。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認為在家鄉擁有宅基地的外來人口如果在打工地也享受保障房構成了新的不公平。這一矛盾如何破解?沒有産權、只有使用權的公租房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