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煉:匯改為價格改革創造低通脹環境

時間:2010-07-29 09:37   來源:中國證券報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胡曉煉28日撰文指出,匯率機制改革和廣義生産要素價格調整可並行不悖。進一步增加人民幣匯率彈性,有利於為生産要素價格改革創造穩定的低通脹環境。繼續深化匯率形成機制和生産要素價格機制等改革,是我們始終應該堅持的方向。

  胡曉煉認為,這兩項改革對通脹的影響不同。生産要素價格上調,將直接增加通脹壓力。如果人民幣匯率在市場供求作用下有所升值,將直接降低進口商品的本幣價格,且通過促進國際收支平衡、減少基礎貨幣被動投放,減少通脹壓力。

  她指出,我國經濟進入更高發展階段,無論國際收支平衡與否,生産要素的價格調整都將進行。生産要素價格調整與匯率機制改革可更好地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對宏觀經濟穩定發展非常必要。

  一方面,進一步增加人民幣匯率彈性,有利於為生産要素價格改革創造穩定的低通脹環境,而不會妨礙廣義生産要素價格調整。匯率改革則可緩解這一影響,促進要素價格調整。貨幣政策操作在制定通脹區間時,已為其預留了空間;另一方面,生産要素價格調整,有利於直接或間接地改變粗放型經濟增長和外貿發展方式,推動出口産業轉型升級,提高企業對市場價格波動的應變力和承受力,還有利於緩解人民幣升值預期,減少短期資本流入和國際社會壓力,為加快人民幣匯率改革創造更寬鬆的環境。

  胡曉煉指出,生産要素價格調整快,則匯率升值壓力就小;若人民幣匯率浮動,要素價格上漲壓力就會減輕。如果根據政策目標和經濟的具體狀況,對要素價格調整和匯率變動進行合理組合,可取得更好的效果。特別是在面臨物價上漲壓力情況下,如果匯率不動而任工資物價過快上漲,將強化通脹預期,增加消費、投資的不確定性,並使普通勞動者面臨更大的通脹風險。(任曉)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