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中國經濟責任論”的要害

時間:2010-07-29 09:3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近段時間,國際上形形色色的“中國經濟責任論”突然增多了起來。一些西方人士把對中國的不滿與憂慮,統統轉換為中國的“不負責任”。在他們看來,似乎這個世界上所有的難題都與中國有關,都只有靠中國去推動解決。

  “中國經濟責任論”其實並不是什麼新論,而是在新形勢下西方對中國認識的一種反映。這和一些西方人士常常提到的“中國發展的不確定性問題”,在本質上是相同的。

  長期以來,一些西方人士在看待中國發展的問題上,往往事先就有一個基本的限定:既不能讓中國去重新構建一套秩序,更要防止中國破壞現有的體系。而最佳的應對之策就是,讓中國為維護現有的體系承擔更多責任。如果中國不這樣做,那就是“不負責任”。“中國經濟責任論”的要害就在於,西方一些人士想用責任來“套”住中國。

  對中國融入世界,西方是接受的。而且,西方原本的設想就是通過這樣的融入,把中國整合到由西方主導的國際體系之中,讓中國承擔更多的西方不願或無力承擔的責任。説白了,就是要卸掉自己的包袱,讓中國人去為他們背。美國尤其如此,因國際金融危機而導致自身實力下降,這樣的意圖也變得愈加明顯。

  但是,由於中國的快速發展和實力的不斷增強,特別是在金融危機中,中國不僅堅強挺立,併為拉動世界經濟的復蘇做出了重大貢獻,現有的國際體系已經不能沒有中國等新興國家的參與。正是因為有這些新興國家的積極參與,全球應對金融危機才會取得現在這樣的成效。

  於是,一些感到失落的西方人士開始擔心:中國所具有的發展潛力會不會最終使中國超越它們,進而打破由西方主導的現有體制?會不會造成西方利益的更多損失?多年來西方在與中國打交道時一直放不下的這塊心病,現在又開始復發了。

  由於歷史的原因,現有的國際規則和秩序是由西方國家制訂的,也主要是維護西方國家利益的。中國融入這個體系,既要維護這個體系的秩序,又要在這個體系中發展自己。隨著中國的實力越來越強,中國逐漸地從被動的融入轉向主動的融入,不可避免地對這個體系産生更大的影響。這一點在金融危機後的國際金融體制改革中就十分突出。更重要的是,中國會給原有的利益分配格局帶來衝擊。

  理解了這一點,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中國承擔的責任比以前更多了,反而會有更多的中國“不負責任”的論調冒出來,中國與西方的摩擦也不會因此而減少。

  對於“中國經濟責任論”的出現,我們在反駁的同時,也應當對中西的磨合有更充分的心理準備。從表面上看,西方國家對世界政治格局走向多極化的大勢是認同的,但是在如何確定西方在多極化格局下的地位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實質上,它又是一個牽扯到利益讓度的複雜問題。因此,未來在對待中國發展的問題上,中西之間的認同還會經歷相當長時間的磨合,還會有不同的“中國責任論”冒出來,甚至會自始至終地存在於中國走向世界強國的歷程之中。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