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善達:應該搞一個居民收入增長規劃

時間:2010-05-05 09:20   來源:經濟參考報

許善達簡介

  “財稅制度改革這一步假如某一天要邁出去的話,中國整個的局面就會大變。就像我們花了十幾年,從一個普通的國家變成一個全世界的製造業大國,出口量超過德國變成世界第一。如果我們的服務領域再能有一個好的制度環境的話,中國的整體經濟實力又將是今天難以想像的。”

  中國經濟50人論壇、新浪財經和清華經管學院聯合舉辦的新浪長安講壇第167期日前召開。50人論壇學術委員會成員、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發表題為“經濟戰略轉型:調整三大結構”的主題演講。他表示,中國的經濟結構問題在於居民消費不足,這是由市場經濟內在規律導致的,需要政府制定長期規劃加以扭轉。短期來看,則要通過擴大産能的對外輸出,達到暫時性的均衡。

  跳出反週期視野調整消費投資結構

  首先,人們的收入總是分成兩部分,一部分要消費,一部分要儲蓄和投資。如果考慮一個封閉型的經濟,不考慮對外貿易、對外投資,那經濟就只有消費和投資。消費就是需求,投資之後形成産能就是供給,如果不考慮其他的影響因素,一個基本的公式就是供給要等於需求,這樣社會經濟就是平衡的。所謂的供給應該從投資中來,所以供給應該是投資的函數,需求是從消費中來,所以需求是消費的函數。而且,這兩個函數應該都是正相關的,也就是説,消費的錢越多産生的需求越多,投資越大産生的供給越大。

  在此基礎上,再考慮邊際消費傾向遞減。應用這個理論可以發現,收入水準越低用於消費的比例越高,收入水準越高用於投資的比例越高。如果前者大於後者,説明社會收入差距過大,消費不足;如果前者小于後者,説明消費過多供給相對不足;如果讓兩者相等,則説明社會的收入差距剛好可以讓生産的産品滿足需求。

  近幾百年來經濟學界一直在爭論公平與效率的關係,到底是公平第一還是效率第一。這二者有沒有均衡點?許善達認為,如果上面的公式成立的話,基尼系數就存在一個公平和效率的均衡點。他説,在改革初期,小平同志講,讓一小部分人先富起來,這是針對當時的分配過於平均、沒有效率提出來的。他後來又講,當財富增加了以後,社會發展、經濟發展了以後,我們最後要實現共同富裕。我認為他説的共同富裕指的就是要控制收入差距,使公平與效率能夠平衡。而現在中國的情況就是效率比較高,公平不夠,所以出現了産能過剩的問題。

  其次,産能過剩反映在收入差距上,就是收入差距太大了,因此消費需求不足。深入一步,市場經濟和收入差距擴大有沒有內在的聯繫?是因為市場經濟本身就具有這樣一種特徵、規律呢?馬克思的《資本論》講的是對自由資本主義的分析,他分析的結論是那個時候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一定會導致收入差距過大。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是,資本主義已經發展到壟斷資本主義階段,那麼這個結論還成立不成立?那麼,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不是也存在這樣的趨勢?

  先説資本主義高級階段。美國商業週刊刊登的數據顯示,1979年到2007年的28年間,美國非管理人員,就是藍領工人的平均小時工資僅上升了0.1%。然而,美國的勞動生産率僅在本世紀初就上升了11%。這兩個數據説明,在美國這樣一個已經很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不同人群的收入差距仍然在拉大。

  再看我國的情況。雖然關於中國收入差距的情況官方沒有做過統計分析,但是有不同的學者做過很多的研究。雖然數字結論不完全一樣,但趨勢是一樣的,就是收入差距在拉大。

  因此,許善達提出一個判斷:居民消費率下降和經濟週期無關。數據顯示,我國居民消費率近十幾年持續下降。最終消費包括政府消費、企業消費和居民消費。在中國現在整個消費增長裏面,政府和企業消費增長的並不慢,只有居民的消費一直在下降。一般來説,宏觀調控指的是反週期調節,就是要降低經濟波動的波幅,延長它的週期,使得經濟運作更加穩定。然而通過觀察可以發現,居民消費的下降跟近十幾年的經濟週期無關,經濟熱的時候,居民消費率下降,經濟冷的時候,居民消費率還下降。這給我們兩個思考,一個是怎麼認識這個問題,是不是市場經濟本身的規律;第二個是,從工作角度講,要想解決居民消費率下降的問題,靠宏觀調控,靠反週期調節是解決不了的。

  我們現在通常講的政策,或者叫積極的,或者叫穩健的,或者叫緊縮的,基本上講的都是反週期的,屬於一種反週期調節。經濟低潮的時候,就要擴張,貨幣政策適度寬鬆;當經濟熱的時候,就緊縮。但是如果説居民消費率下降跟這個週期無關的話,再用多少緊縮和擴張政策都不能解決居民消費率下降的問題。因此,作為政府在制定宏觀經濟政策和戰略的時候,有一部分肯定是反週期調節的,但是還應該有一些跟經濟週期無關的、長期實行的經濟戰略。只有這樣一種措施,才能解決這種和經濟週期無關的問題。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